全国法院服务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德阳中院作交流发言
本报讯(易国娟 记者 俞阳)16日,最高法在德阳召开专题座谈会,调研总结法院如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最高法研究室主任姜启波参加会议,北京、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高院有关院领导参加座谈。省法院、省自然资源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军民融合办等部门参会。
会上,成都中院、德阳中院等7家川内法院分别从诉源治理、环境资源审判、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德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新出席会议并致辞。德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勤在会上介绍了德阳法院的做法。
据介绍,近年来,德阳法院紧扣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司法需求,充分发挥司法保障、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努力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德阳法院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服务保障共识。紧紧围绕全市重大安排部署,出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强市、知识产权强市、绿色发展等实施意见,指导两级法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德阳中院找准对接点,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精准对接,充分满足司法需求。强化职能,提供优质司法服务。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推广知识产权类案快审机制。探索提级管辖制度,将基层法院受理的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提级到中院审理。设立破产和清算审判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执转破”启动和衔接机制,处置僵尸企业30余家。创新预重整模式,短平快审结中国二重两公司司法重整案,被最高法评为2016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大典型案例。以市场化方式引入同行业对民营企业西部国际商贸进行司法重整,妥善化解企业25亿元的债务危机。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建立生态修复司法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主动作为,延伸审判职能。研判涉企案件整体态势,收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司法需求。发挥审判教育、引导功能,采取“互联网+巡回审判”方式将庭审推送到企业等。强化诉源治理,建立“433”诉源治理模式,推进劳动争议、民间借贷、商品房买卖合同等涉企纠纷多元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