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院推动审辅人员管理改革

  
2017-07-25 14:03:36
     

成都中院推动审辅人员管理改革

 有效解决“量不够质不高力不强”等问题


  
  本报讯(刘方祺 记者刘冰玉)记者从昨(24)日召开的成都法院审判辅助人员管理制度改革座谈会暨《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职业技能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新书推荐会上获悉,自成都中院开展审判辅助人员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以来,成都中院通过进一步拓宽审辅人员来源渠道、创新审辅人员培训培养模式等举措,有效解决审辅人员“量不够”“质不高”“力不强”等问题,改革工作迈上新台阶。成都中院院长郭彦参加会议并讲话。
  
  来源多元化 解决“量不够”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成都法院人均办案数比全省高出150余件,少数基层法院甚至高出300多件。鉴于此,成都中院自2016年底在全市两级法院探索开展审判辅助人员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成都法院共有审辅人员2972名,但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辅事务需求。在此情况下,成都中院在全省率先推出实习法官助理制度,由8所驻蓉高校选派若干优秀在校研究生到成都中院担任院长助理或资深法官助理,协助处理审判业务和综合性管理工作。并采取向社会购买专业化服务的方式引入速录外包人员40余人,扫描归档人员50余人,有效缓解庭审记录等程序类审辅工作负担。
  
  培养系统化 解决“质不高”
  
  为提升审辅人员工作质量,成都中院建立双导师制,明确审判团队负责人在办案、管理等方面“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资深法官对审辅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并与西南财经大学共建法官助理培训基地,年内计划开展法官助理培训10期,参训人员预计将达1013人。截至目前已开展3期,共298人参训。
  
  此外,为使培训体系化、完整化,成都中院于2016年12月开始着手《教程》编写工作。目前已应用于西南财经大学“成都法院法官助理培训基地”的培训课程中。
  
  协作紧密化 解决“力不强”
  
  成都中院在适配审辅人员上,通过数据核算和样本测定,确定审判团队1:1:1的基本配额。在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基层法院,部分繁案类、专业类审判团队通过大量招聘审辅人员,形成“1:2(3):1”,甚至“1:4”团队结构。
  
  今年7月,成都全市法院的450个审判团队,已有62%的审判团队达到1:1:1人员配置标准。与2016年同期相比,全市法院受案数上升17.89%,结案数上升36.72%,结案率上升8.44%,未结案率下降3.21%,法官人均结案数增加49.69件,审判质效增幅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