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拼演技”强戒所医生一眼识破

  
2017-06-29 09:49:40
     

  
  黄燕 本报记者 徐毓蔚文/图
  
  毒品、艾滋——这两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语,贯穿了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副院长李左梁15年的职业生涯。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个书柜,一个洗手池,一个皮面掉落得斑驳的旧沙发,是李左梁办公室的全部。15年里,在这间办公室里,李左梁已记不清自己到底医治过多少病人,但那些发生在他和病人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他却印象深刻。
  
  “拼演技”
  
  治病需斗智斗勇

  
  “在我们这里看病跟外面的医院看病很不一样,”李左梁告诉记者,“外面的医院就是有病说病,我们这里还要斗智斗勇。”在强戒所医院看病最常出现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沟通不畅,还有一种就是夸大病情。“我们所里有一些戒毒人员,沟通起来比较难。比如说肚子痛,我问是什么时候开始痛的?不知道。问是针刺的感觉还是钝痛的感觉?还是不知道,就是肚子痛。”李左梁摇摇头,“出现这种情况,要非常小心,就怕误诊。”“还有夸大病情的,我记得有个病人来了,就说全身都痛。”说着,李左梁学起了当时那个病人的表情,眉头皱在一起,撅着嘴,在身上比划,“这里(肚子)也痛、这里(胸口)也痛,全身都痛。”比划完毕,李左梁回到自己的角色,“当时我就在想,什么病那么严重,全身都痛?结果检查下来就是胃炎,没有说的那么夸张。”
  
  李左梁医治过一名患有癫痫的戒毒人员,有时候一天发作几次,倒在地上抽搐,口吐白沫,然后被担架抬到医院来。”李左梁坐在椅子上,告诉记者,“但不是每一次送来都是真的发作了。这个时候就要观察,因为真正癫痫发作的时候,某些状态是装不出来的。”
  
  不歧视
  
  他得到病人信赖

  
  下午3点30分左右,一名值班警察送来了一名戒毒人员。瞬间切换到工作模式的李左梁看起来严肃了很多。“站好!”李左梁对那名吸毒人员说,刚刚还随意站着的人立马规规矩矩站好。李左梁告诉记者,他有时一天要接三四十个来看病的戒毒人员。“他们怕我,但是和我关系很好。”李左梁这样描述他和戒毒人员之间的关系。
  
  戒毒所里有不少戒毒人员是艾滋病感染者,作为医院主要负责艾滋病治疗的医生,李左梁操碎了心。因为艾滋病治疗一定要自愿,所以李左梁就得去给患病的戒毒人员讲什么是艾滋病,讲抗艾知识,即便有些还在潜伏期的感染者把他的话当耳旁风,他还是坚持,今年已经讲了七八次。
  
  不歧视,也是众多艾滋病感染者信赖他的原因之一。“其实艾滋病感染者和普通病人没什么两样。以前有病人来交资料,还问我要不要戴手套再接。我告诉他不用,因为我们都没有伤口。”“之前有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戒毒人员,出去后他主动加了我的微信,在坦白有艾滋病的情况下组成了一个家庭,还把结婚照发给我看。”李左梁说,“后来他找到了一份工作,还会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照、去哪儿游玩,给谁过生日的情况。”看到走出强戒所的戒毒人员重新开始生活,踏实工作和生活,李左梁感到很欣慰。
  
  谈家庭
  
  交班时和妻子见10分钟

  
  李左梁的妻子是资阳强戒所医院的护士,遇到轮流值班,两人见面的时间很少。“前段时间我和老婆轮流值班,我一天她一天,就早上交班的时候能见一下,就10多分钟。”
  
  而这短短的10多分钟,最主要的还是交接值班的情况。李左梁说:“老婆很理解我的工作,但有时候还是会抱怨一下我经常不在家。”
  
  李左梁的孩子5岁了。虽然在家的时间不多,但李左梁还是尽可能抓好对孩子的教育。“我现在对娃娃有三个要求:尊敬师长、身体健康、有益社会。把这三点做好,我觉得就很好。”李左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