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治水十条”对散乱违法排污下“重招”
今年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本报讯(记者 周夕又)昨(19)日,记者获悉,成都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实施“成都治水十条”推进重拳治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成都治水十条”),针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大领域,畜禽养殖及屠宰行业、违法排污行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饮水安全等具体方面,提出了十条“重量级”举措。
对违法排污下“重招”
饮水安全方面,从2017年至2021年,全市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力度,开展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质自动站建设,在今年将按照“一源一档”分级分水源地建立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档案。
成都还将对洗车场、餐饮店、农贸市场、洗砂场、搅拌站、“小散乱污”“农家乐”等违法排污行为下“重招”。今年,对市域范围内首批排查出的1760家洗车场、1416家餐饮店、458个农贸市场、216家洗砂场、217家搅拌站、5305家“小散乱污”企业、4055家“农家乐”等,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台账,制定年度治理方案,启动治理工作。通过三年时间的专项整治行动,这些违法排污行为将得到全面整治。
畜禽养殖场污染“零排放”
根据“成都治水十条”,关于“开展畜禽养殖及屠宰行业专项治理,逐步推进规模畜禽养殖产业有序转移和规范养殖零排放”这项工作,今年将启动锦江流域、沱江流域、金马河流域3832家(户)畜禽养殖场专项治理,限期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规范整治适度养殖区畜禽养殖场,整治后的畜禽养殖场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
2022年全市消除黑臭水体
2017年,完成城市建成区53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完成郊区(市)县243段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编制,启动工程措施建设。2018年,完成郊区(市)县120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任务。2019年,完成郊区(市)县剩余123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任务。2020年,开展已治理黑臭水体“回头看”、水质监测、公众评议调查等,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确保治理成果。到2021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巩固治理成果。到2022年,全市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