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商华:知产维权平台今年向全省推广

  
2017-03-07 09:22:08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谢商华:

知产维权平台今年向全省推广

本报记者曾晶菁

在创新驱动时代,“没有创新,企业便失去了发展动力;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如得不到保护就会被复制,创新产品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如今,这句话已成为几乎所有企业的共识。

如今,我省知识产权执法情况如何?未来对加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和服务能力有何良策?昨(6)日,本报记者联系上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商华。从这名常年关注知识产权的政协委员的提案中,嗅出了今年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革新的一些大动向。

今年,谢商华共计划提交5份提案,其中3件都和知识产权有关。在一份《关于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提升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能力》的提案中,谢商华将自己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未来构思倾注其中。她提出,目前省知识产权局、成都市知识产权局已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而这项平台预计今年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弥补法规空白 知识产权保护须与时俱进

去年5月,谢商华履新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但她与知识产权的结缘,早在30年前。

1987年,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开设工业产权法课程,安排教师谢商华主讲。2002年,谢商华到法院工作,也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参与研究知识产权案件、行政审判案件、商事审判案件、涉外商事案件、破产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等数千件。

她始终不忘的,是知识产权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迎难破题”。“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正在形成,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谢商华提到,目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律体系尚待完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举证难、成本高、周期长、赔偿低等问题尚未解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权利人保护不够,对侵权人惩处不够,对社会维权导向不够。

应该如何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呢?谢商华提出,清理、协调现有的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存在的知识产权立法上规定分散、缺乏统一性等问题,同时完善现有法规,适时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反向假冒、网络环境下侵权认定、地理标志权保护,保护文化创意版权、展会、电子商务立法,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电商等高新技术引发的新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必须及早更新相关法规、弥补立法空白。”

提速信息共享 行政司法衔接才能“给力”

去年5月,谢商华履新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更多的关注重点,放在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执法以及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衔接上。“司法与行政保护‘双轨制’保护模式并未发生1+1>2的效果,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仍然存在,重大案件的会商通报制度、信息共享平台等仍未建立。”谢商华建议,推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统一机制建设,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清晰界定普通侵权与刑事犯罪的界限,明确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民事保护和刑事保护的各自领域及交叉转换情形,促使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有法可依,执法有据”。

同时,她建议,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机衔接,督促省、市两级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

纳入社会征信 维权援助平台将在全省推广

无论对于企业或个人,知识产权已经逐渐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心,成为当前毫无疑问必须关注的问题。然而,谢商华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并未融入社会权利保护大格局,主要表现在社会信用体系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反应较为迟钝。”

对此,谢商华建议,要加快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发展,提升知识产权内部体系的维权水平。加快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业发展,培养高水平知识产权专业律师,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服务联盟,助推知识产权维权和保护。同时,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立覆盖面广、服务能力强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

谢商华提出,要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统一的知识产权信用体系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知识产权相关信用标准,提高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透明度,及时向征信机构公开相关信息;发挥市场激励机制作用,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征信业,鼓励社会征信机构建立面向不同对象的知识产权征信服务产品体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省知识产权局、成都市知识产权局正在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涵盖专利在线申请和专利事务办理、知识产权数据网上查询检索、知识产权信息在线分析等线上服务,提供知识产权违法侵权举报投诉、维权援助、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大数据、海外维权援助平台等线下服务。谢商华表示,这项平台预计将在今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如今,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境外企业常常面对着维权难、不知道找谁维权的困惑。以后,有了这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就如同找到了组织。”谢商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