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建成开放道路交通教育基地
法治宣传教育实现“三转变”
2016年,绵阳市首个道路交通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经开区建成并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基地的建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违法违章驾驶员的法治宣传教育提供了普法主阵地,实现了全市道路交通法治宣传教育“三转变”。
宣传载体科技化,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将科技元素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全过程,有效提升公众学法用法主动性和自觉性。采用声、光、电同步控制手段,运用“事例教育”“以案说法”等方式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驾驶出行知识。建设3D影院和多媒体综合体验大厅,设置了多功能演示电子沙盘等10余种互动体验设施。基地建成以来,这种互动式、体验式、开放式的课堂,每月接受社会群众主动前往学习达6000余人次,实现了传统法治宣传“要群众学”到新型法治宣传“群众要学”的转变。
功能配套一体化,实现“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紧扣道路交通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以法治理论学习、交通违法模拟“实践”、学法互动交流提升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法治教育“集中受理-自助学习-统一考核”一条龙免费服务机制。满分扣分学员集中学习受理大厅、法治教育多媒体学习室、多功能综合体验模拟操作大厅、违法警示教育3D影院、法治学习测评室等一体化的功能配套可有效承载500余人同时在线学习,实现了“学法-用法-警示-测评”法治宣传四位一体新格局。
法治服务品牌化,实现“功能型”到“服务型”的转变。坚持“法治教育公益化,公益服务品牌化”理念,在注重功能配套基础上,深化法治教育服务措施,配备了专业的讲解员、引导员、咨询员、操作辅助员、技术保障员,从普法宣传、实践操作、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跟进式服务。对接群众需求,提供“5+2”全周滚动式服务,不断提升参观学习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驾驶人员和一般群众“星级体验”。市交警支队派驻2名警务人员长年现场蹲点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实现了法治阵地建设与执法机关法治服务无缝对接。通过强化队伍建设和打造一流服务品质,有效突破了传统法治广场“有阵地、无人员;有硬件、无服务;有图文、无讲解”的“三有三无”短板瓶颈。 记者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