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院改革创新巡礼 | 实施“互联网+党建”工程 托起公平正义“金色天平”

  
2022-04-14 11:20:41
     

依托“金色天平”党建平台,达州中院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依托“金色天平”党建平台,宣汉县法院组织学生参加法庭开放日 达州中院供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晗阳 谭别林
  
  入选理由
  
  “金色天平”智慧党建微平台
  
  解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达州市中级法院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实施“互联网+党建”工程,创新搭建“金色天平”智慧党建微平台,把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服务机关党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司法宗旨,利用微平台延伸触角,建立四级“朋友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与人民群众“人对人、面对面、心见心”,有力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该院被最高法授予“人民法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优秀组织奖”“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金色是太阳的暖色,天平乃正义的象征,飘扬的党旗、闪耀的党徽寓意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也是法院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真实写照。”达州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金色天平”智慧党建微平台(以下简称“金色天平”党建平台)的标志时说道。依托“金色天平”党建平台,达州法院夯实群众“基座”,强化队伍“支撑”,以指尖上的党建不断推动司法服务延伸下沉到基层,连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金色天平”党建平台运行以来,达州中院主导建立四级“朋友圈”1200余个,发布各类信息动态6000余条,解答各类问题1000余个,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2021年,达州中院先后被最高法授予“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人民法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优秀组织奖”称号。今年1月份,“金色天平”党建平台荣获首届“四川法院改革创新奖”。
  
  新技术赋能
  
  奏响党建“主旋律”

  
  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明确将“坚持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写入其中,旨在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和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达州中院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法院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党组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牛鼻子”,落实党组班子成员联系基层法院党组和中院党支部制度,传递党组带头抓实党建的强烈信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日益被提上议程。我们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把支部建在网上,把党员连在线上’的目标,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将互联网技术赋能党建工作显得尤为必要,有利于进一步打破传统党建‘限时、限地、限人’的束缚,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对法院工作的最新要求,传达给所有党员干警学习掌握。”达州中院相关负责人说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色天平”党建平台应运而生。据介绍,该平台通过网站建设和客户端开发建成网络前端,按照业务种类和市县两级法院层级建立管理树,组织全市法院79个党支部、834名党员干警实名注册,做到了法院党员全覆盖。
  
  党史学习、党员活动纪实、线上读书班,打开该平台客户端的“教育培训”版块,达州中院以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全市法院干警学深悟透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当前,客户端以其简便的操作和生动多样的内容,逐渐成为广大法院干警学习工作的好帮手,同时也为我们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渠道。”达州中院相关负责人说道。
  
  党建促审判
  
  提升法院工作质效

  
  咨询不便捷、办事来回跑、问题难解决……以往,在不熟悉诉讼流程的情况下,群众寻求司法救济往往事倍功半。“申请回避”“诉讼材料增补”“案件执行申请”在不少老百姓耳中更是如同“天书”一般,面对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远一公里”,达州中院充分发挥以党建促审判的功效,将法律服务送到最基层的“毛细血管”。
  
  “立案庭、审判庭、执行局,法院的工作人员当然明白这些部门各自的功能定位,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一定程度上算是新东西,到哪个部门办哪些事情,交哪些材料,怎么做最有效率,可能要跑几次才有经验。”达州中院机关党委副书记李青松告诉记者,“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通过‘金色天平’客户端,在‘党建在线’版块接入了‘诉前调解平台’以及‘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服务,用户只要轻轻一点,便能足不出户享受到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
  
  在诉讼服务之外,“金色天平”客户端还特别开辟“法在身边”版块,聚合了裁判文书、执行案件、庭审直播等法治资源,进一步助力群众学法、懂法、用法。达州中院则专门制定《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金色天平”智慧党建微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赋予“金色天平”党建平台以长效机制,适时发布群众关注的热点信息,收集群众关于法律咨询、涉法诉求、困难救济等意见建议,并设立相应台账,认真筛选出事关安全、发展、稳定、民生等重点信息,依照庭室职责及办理权限逐一“挂号”,按照“受理-办结-回访-销号”四个步骤办理,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
  
  “通过不断深化‘金色天平’党建平台实体化运行,2021年,达州全市法院受理案件60010件,审执结59226件,同比均上升三成以上,结案率更是达到98.69%,切实做到了法院审判工作的提质增效。”李青松说道。
  
  建强“朋友圈”
  
  服务市域社会治理大局

  
  吸引市民投资改建农贸超市,承诺每年返回租金,却无法及时兑现合同条款怎么办?2021年,达州市通川区法院通过“金色天平”党建平台成功调解了这起合同纠纷。据了解,该案件涉及252户当地业主,涉案金额达到540余万元。面对常年无法拿到应返租金的群众,通川区法院民一庭庭长楚军在线了解案件始末,引导群众选出调解代表,并先后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签订调解意见书。
  
  通川区法院及时介入辖区内群众急难愁盼的案件,促进基层纠纷及时化解,不仅获得了当事人的一致点赞,也体现出“金色天平”党建平台在服务市域社会治理方面发挥出的重要功能。
  
  结对“人对人”,交友“心见心”,服务“面对面”,聚力“实打实”,以“金色天平”党建平台为引领,达州全市法院协同打造党建工作的四级“朋友圈”,将法院从服务者的角色,进一步转变为广大群众的朋友和“知心人”。李青松介绍,四级“朋友圈”分别由中级法院机关党办负责人、各基层法院机关党委或党办负责人、各人民法庭庭长以及网格法官作为微信群主,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邀请群众加入其中,形成“你问我答、你诉我应、你疑我解、你难我帮”的交流态势,拉近法院同群众的心理距离。
  
  铺开法院“朋友圈”,让市域社会治理渗透到社会基层。借助“金色天平”党建平台,达州法院着力深化诉源治理,在乡镇设立诉讼服务点257个,正确区分合理诉求与无理闹访,成功化解系列矛盾纠纷,做实做细判后答疑,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一审案件当事人服判息诉率达92.9%。
  
  结语>>>
  
  下一步,达州法院将持续把党建工作载体融合做深做活,聚焦司法为民理念,将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以实际行动托起法治的“金色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