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取得新成效

  
2024-05-15 10:14:28
     

□ 佐志辉 饶世权

  
  法治宣传教育是关于法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宣传、教育活动。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守正与创新,传承“普及法律常识(1986-1990年)”“法制宣传教育(1991-2013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新时代法治宣传的理念、内容、方法、举措,开启法治宣传教育新征程,取得新成效,有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一、开创法治宣传教育新理念
  
  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传承普法、法制宣传教育,实现从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重要基础性工作”的转变,进而作为“长期基础性工作”,聚焦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国家治理法治化等目标,在内涵、定位、目标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创了法治宣传教育新理念。
  
  赋予了法治宣传教育新的内涵。我国的法治(制)宣传教育经历了“普及法律常识(1986-1990年)”“法制宣传教育(1991-2013年)”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标志着“法制宣传教育”发展到“法治宣传教育”新时代。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不仅包含对静态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宣传,还包括对动态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实践活动的宣传,更加突出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突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养。
  
  确立了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战略地位。“法制宣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化、大众化、口语化表达为“普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全民守法”作为法治工作基本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把“全民普法和守法”放在一起进行表述,即把全民普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重要环节的内容,揭示了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说明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紧迫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的二十大强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快法治社会建设”,进一步说明法治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正常运行的基础。
  
  明确了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三大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八五”普法规划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作为首要任务,从个人层面明确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目标。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把全民普法引向深入,从社会层面构成了法治宣传教育支撑性目标。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国家实现了管理法治化到治理法治化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纵向国家、政府、社会层面,横向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环节推进多层次多领域治理法治化,“八五”普法更是把依法治理聚焦在社会层面,深入推进基层、行业和专项三大领域治理。由此,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在国家层面构成了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丰富法治宣传教育新内容
  
  过去,我国普法以法律常识、知识为重点,偏重于宣传法的义务。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体系和多元社会规范等时代性内容,推动普及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并重,从普及法律常识拓展到法治理论,从普及法律知识深入到法治价值,丰富了法治宣传教育新内容。
  
  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法治建设长期探索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结晶,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构成了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理论性内容。“八五”普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贯穿法治宣传教育全程。习近平法治思想被纳为党校(行政学院)教学、领导干部培训及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写进教材、走进课堂、灌进头脑,截至2022年底,630余所法学院校和35所公安院校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法治中国》《中国司法》等纪录片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了解全面依法治国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的生动展现。
  
  首次纳入党内法规内容。党内法规是党的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党内法规的宣传教育在于将“党的统一意志”传达至党组和党员,实现党员干部对党内法规从“知道”“遵从”到最高的“信仰”,构成了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新的规范性、价值性内容。“七五”普法首次将党内法规作为普法内容。“八五”普法在对党章、准则、条例的宣传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更高要求。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推动党内法规宣传教育体系化、制度化。新时代党内法规宣传教育体现在:一方面,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对照检视,整改落实;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日常教育内容,纳入党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学习内容,作为主流媒体日常宣传、贯彻的内容。
  
  向其他社会规范拓展。社会规范体系是社会成员共有的各种类型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发挥各种社会规范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七五”普法要求在社会治理中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八五”普法更是把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中。可见,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正从法律规范向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其他社会规范拓展,形成了普及法律规范与国家制度、其他社会规范、道德规范等的融合。
  
  三、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新方法
  
  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打破“静态宣传”“大水漫灌”的状态,继承传统“编、讲、摆、演、考、评”形式,融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全面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法。
  
  以融媒体为载体的法治宣传。我国在充分利用传统的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考试、法治栏目等宣传教育载体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法治宣传教育融入了网站、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兴传播媒介,形成了集“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融媒体。全国普法办建立“智慧普法”平台,整合全国新媒体组成全国普法新媒体矩阵,截至2023年3月,全国建立兼有普法功能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视频号等平台已超过3万个,形成6000多家普法新媒体矩阵。“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定期组织开展普法答题、法治问卷调查等活动,订阅用户已突破3000万,年阅读量达6.67亿。
  
  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实践。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互相促进,形成了“法治宣传教育+依法治理”的格局。横向来看,主要是立法、执法、司法实践过程中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新时代立法机关重视草案公布和意见征集环节,在法律法规制定、修改过程中注重回应社会关切;执法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开展执法活动的同时注重向当事人解释说明案件的认定事实、法律适用等;司法机关通过公开开庭、巡回法庭、庭审现场直播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开展以案释法。纵向来看,主要是地方、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实践中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如“法治政府”“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法治示范学校”等。
  
  分层分类的法治教育。在青少年方面,新时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学校分学段开设“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利用入学、开学和毕业典礼、成人仪式等主题活动融入法治教育;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和律师协会等社会组织深入学校开展普法宣传和法治实践;家庭教育注重从日常行为中及时纠正青少年不良行为,引导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领导干部方面,形成日常业务学习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业务学习中,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政府常务会议、单位领导班子会议、重大决策前带头学法讲法;在专项培训中,通过中央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开设专门的法治课程、研讨班等。在社会大众方面,集中教育与日常宣传相结合中突出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一方面利用每年国家宪法日、国防教育日、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全民集中法治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面向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定群体开展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
  
  四、扩大法治宣传教育新效果
  
  过去,由于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目标定位、传播手段、实施举措、认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法制宣传教育效果尚需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我国明确法治宣传教育的发展坐标,法治宣传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得到创新和丰富,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呈现新成效。借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以公众和政府作为普法成效的评估层次,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次取得了新效果。
  
  公民法治素养明显提升。一是公众法律认知的不断提高。新时代公民对基本的法律规范认知清晰,知晓自身权利义务,更加重视学习运用《民法典》《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二是公众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根据近年来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公民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切身事件的比例居第一位,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习惯。三是公众法治信仰得到确立。新时代人权保障的相关法律如《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继出台完善,增强了民众的法治信心。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正在形成。一是法治精神文化得到塑造。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精神在全社会弘扬。各地各部门连续开展推选时代楷模、感动人物、平民英雄、法治人物等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二是法治制度文化不断完善。新时代立法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升,立法领域范围更加广泛。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法治行为文化更加规范。立法行为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执法行为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司法行为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通过调解、行政复议、诉讼等合法程序解决问题的比例进一步提升,法治行为正成为社会风尚。
  
  国家依法治理不断推进。一是依规管党治党全面深化。新时代党中央构建起了以“1+4”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严肃执纪问责,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持续深入,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显著。二是依法行政取得有序进展。行政法律规范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全面覆盖所有行政领域、各级行政机关和各个环节,行政执法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执法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三是基层治理不断法治化。一方面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法治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全国目前已命名9批共计4938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另一方面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已建成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54.9万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8万个,60多万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提升。
  
  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取得的发展成就,昭示面向未来的法治宣传教育仍将坚持守正与创新,以服务于“四个全面”为目标,耦合时代特点,不断开创法治宣传教育的新征程。
  


  作者饶世权系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佐志辉系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项目来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法治宣传教育的历史进程、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研究》(22BDJ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