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评论员 周葱
如果逛街累了,你会走进街边饭馆里坐着休息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那换成是一家咖啡馆呢?似乎就有争议了。最近,有网友发视频称,西安街头,一名男子在某品牌咖啡店坐下,有店员过来让他手机下单,否则就去商场里面坐。这事一出来就冲上热搜,网友的意见也分成对立的两派。
反感商家的网友们说,座位空着也是空着,别人坐坐又何妨?你开门做生意,要以情感留人。如此驱客,以后谁还来喝你咖啡?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前段时间“火车下铺该不该让他人去坐”的话题。看来,类似的小冲突在生活中还很常见。
有意思的是,这次“不消费不让坐”事件,相当多的网友是站在咖啡店一边。这些网友说,别人出钱租店做生意不是做慈善,如果允许不消费都去坐,甚至把咖啡店变成闹轰轰的菜市场,那想消费的人坐哪里?消费者的舒适感在哪里?网友用得最多的一句反驳语是:你家咋不打开大门让大家随便进去坐坐?
话糙理不糙。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遇到情与理、情与法冲突的场景,无法调和时,首先要服从理与法。具体到这家咖啡店,如果你点了咖啡,发现口味不佳或者座位不舒服,你都可以去投诉和理论,因为你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受损了。但你如果只想坐而不消费,店家请你离开并不过分。咖啡店作为经营体,只能以市场的法律法规来要求他们,而不能有过多的道德期许,这就和不能要求这家咖啡店必须给环卫工免费提供开水是一个道理。这也是网友们讲的,免费让你坐是情分,不免费让你坐则是本分。
要维持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靠得住的是本分——商家做好产品和服务,同时消费者遵守规则。过去不少人去宜家,逛累了就到沙发或者床具销售区睡觉,商家起初也不介意,但后来蹭睡者越来越多,观感不佳不说,生意没法做了。后来商家被迫转变态度,不让真睡了。设想一下,咖啡店也同意免费休息的话,都进去坐着聊天蹭空调,哪家店还开得下去?
在市场就说市场。一个商家,对顾客或者潜在消费者的宽容度有多大,应该是商家自己把握。对他们作过多的、超出市场规则的要求,实际上就是道德绑架了。当然,我们并非希望看到商业环境完全不讲人情,像这次支持咖啡店的网友也建议,可以在座位上立个“消费入座”的小牌,免得别人被驱赶时感到尴尬。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举措。至于有网友说从此不去这家店消费,这也完全是个人的权利。
在与消费者不同立场的“博弈”中,商家自然会去不断调节生意与友善之间的平衡点,因为商家会承受每一个举动带来的后果,而市场就是最好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