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政法干警谈扶贫路上的苦与甜

  
2019-10-18 09:22:07
     

昨(17)日,是我国第六个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政法系统各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选派优秀干警到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2018年6月,全省政法系统选派了415名“精兵强将”奔赴凉山,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参与扶贫工作的政法干警,听他们讲讲扶贫的那些事儿。

蒋欣宇书写无悔青春的85后干警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我省西南边缘,平均海拔3100米,交通极度闭塞,进出县城需坐7个多小时的老式大巴,翻越棉桠山、小高山及磨盘山三座大山。

一年前,全省30名法院干警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奔赴凉山。省法院办公室80后干警、现任木里藏族自治县公安局挂职副局长的蒋欣宇正是其中一员。流鼻血、咳嗽、头痛失眠……初到木里县,蒋欣宇经历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一年过去,他不仅适应了这里的气候,还积极参与矛盾排查化解,发展智慧警务,开展禁毒防艾、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活动,为脱贫攻坚事业挥洒青春的汗水。因工作突出,蒋欣宇获得全省法院援藏援彝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木里县农林牧产业发达,群众的乡土情结较强。在当地水库移民搬迁中,当地群众宁可不发展,也不愿离开老房子。为了说服群众,蒋欣宇和同事经常走家串户,与当地百姓谈话谈心。“让大家了解熟悉你,知道你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做事,他们才信任你,才能听进你的话。”蒋欣宇告诉记者,在乡村旅游资源纠纷、松茸虫草采摘纠纷化解中,他都坚持用真心赢得群众信任,用专业知识解答群众疑惑,助力脱贫攻坚大局稳定。

木里县人口有14万,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幅员广阔,地势险要,安全稳定工作突出。如何实现1分钟接处警,提升群众安全感,是蒋欣宇一直思索的问题。通过多方调查学习,蒋欣宇意识到问题的突破口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此,蒋欣宇争取到多方支持,将试点推广的新技术新技侦手段带回了木里县。“深入开展智慧交通和智慧警务建设,弥补了过去人防不到位、警力严重不足的窘境,实现了‘天网’全县覆盖、智能监控。”蒋欣宇告诉记者,新技术投入运用后,半年来,木里县公安局的指挥中心接受各部门协查320余次,为各实战警种破案侦查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遏制各类制、售、藏、吸毒案事件发生。

谈起当年主动请缨参加凉山扶贫的初衷,蒋欣宇表示,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他为能够亲历脱贫攻坚战,能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感到自豪和骄傲。接下来,他将继续结合专长,在不断摸索中前行,在基层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夏菲妮文/图

魏新文扶贫路上的百姓“贴心人”

16日晚,魏新文正忙着总结雷波县检察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相关工作。最近,他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县里一个贫困乡、三个贫困村的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问题整改工作需要立即落实,分管的检察业务工作还得梳理总结……

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魏新文于2018年6月30日被选派到凉山州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魏新文不仅担任雷波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还是全省检察系统综合帮扶队队长兼雷波县综合帮扶工作队副队长。一年多来,他常常忆起出发时的誓言:“未来三年,尽最大努力做好雷波县检察院分管工作,争取三年帮扶取得最大实效。”

为了实现誓言,魏新文一刻也不敢松懈。两乡(双河口乡、柑子乡)、三村(大岩洞乡刺竹坪村、桂花乡干家村和桂花坪村)是魏新文经常去的地方。在那里,魏新文坚持真扶贫、扶真贫,努力在关心贫困户生产、生活上下功夫。为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他组织县检察院干警以购代捐的方式,从贫困户家中购买了3万多元的农产品,组织购买棉絮,在寒冬中为112户贫困户送去温暖。

毒品是凉山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为此,魏新文创建了“雷检解毒”禁毒宣讲团队,检察长、副检察长等10名员额检察官成为宣讲队员,开展法治进校园、进村庄等活动,让群众认识毒品的危害。“6·26”禁毒宣传周期间,魏新文带领干警前往刺竹坪村开展禁毒宣传,还将相关资料和课件发送给大家,将禁毒宣传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今年4月22日,刺竹坪村已经近20天没有降雨,刚种植的白芨苗急需人工灌溉。县检察院党支部决定联合开展抗旱保苗支部活动。早晚4个多小时,魏新文和同事人工灌溉近5亩白芨苗地。如今,老百姓地里的白芨苗长势良好。

在一次走访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时,魏新文得知这家有个孩子在读高三,学习成绩一般,对考大学信心不足。为鼓励其考大学,魏新文主动找到孩子,向他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邀请他参观县检察院办公场所,并向他赠送复习资料,激励他认真读书、努力奋斗。在魏新文的鼓励下,沈鲁古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分数,圆了大学梦。“不少人问过我在大凉山是否觉得辛苦。其实,当我看到贫困户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孩子们能够进入大学,脱贫的目标一天比一天近,心里哪有苦,只有甜。”魏新文告诉记者。记者赵文见习记者高铭文/图

丁勇不忘本色的援凉法医

在金阳县尔觉西乡的土地上有一道忙碌的身影,他是“火眼金睛”的法医,走在打击犯罪的队伍前列;他是带领彝族群众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领头羊”,投身在脱贫攻坚工作第一线。他是丁勇,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现场勘查大队副大队长。

在家人的支持下,丁勇主动报名参与援凉综合帮扶,被选派到金阳县尔觉西乡挂职禁毒防艾副书记。

金阳县是凉山州最落后的“东五县”之一。尔觉西乡辖区全乡户籍人口5791人,其中贫困人口占了近一半。初到尔觉西乡,乡上环境脏乱差,又时常停水、停电,但丁勇主动放弃住在县城的机会,和一起来的6名帮扶队员们住在乡政府宿舍。因为不懂彝语,丁勇刚开始也遇到一些困难,但他不断适应和学习,主动与彝族同胞交流谈心,和他们都交上了朋友。

面对金阳县法医技术薄弱的现状,丁勇主动参加现场勘查,将多年的工作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的年轻法医们,用心做好传帮带。

禁毒工作中,丁勇以凉山州禁毒委推行的索玛花工程为工作抓手,做好“尔觉西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2018年6月至今,尔觉西乡各项考核位居金阳县前列,并被凉山州禁毒委通报表扬。

对一些有困难的群众,丁勇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家住来来寨村的来乃某某是一名吸毒人员,家中有个先天愚型的孩子,家里人一直想办残疾证争取政府补助。丁勇得知情况后,带着他们一家去县医院开具证明,顺利办好了残疾证。

乡政府旁边是当地的中心校,平时总会有学生进去玩耍。一天下午,丁勇发现几个孩子在中心校办公室里翻翻找找。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们想找点课外书籍阅读。这事让丁勇感到很心酸。随后,他积极联系学校,通过大学同学和热心朋友,争取到了“中共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党委”及爱心人士的支持,为尔觉西乡筹到大量图书及其他教学用品。“行百里者半九十。”丁勇表示,今后他将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援凉综合帮扶工作中。记者周夕又赵诗珂文/图

姜煜坤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四治专员”

“来到喜德县北山乡自哈村开展扶贫工作已经一年多了,我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无论是在打击违法犯罪的战场还是脱贫攻坚的战场,我都要拿出人民警察的优秀品质。”16日,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区分局南津派出所民警姜煜坤说。

2018年7月,姜煜坤和全省参加援凉扶贫工作的民警一起来到大凉山,被分配到喜德县北山乡自哈村开展治贫、治愚、控辍保学、禁毒防艾“四治”专项工作。对于刚入警3年多的姜煜坤来说,这项工作陌生而艰巨。“既来之、则安之。不懂就学、做不来就问,跟当地干部学,跟老同志学。”姜煜坤到达自哈村的第二天,就和村干部一起开始对贫困户进行走访。很快,姜煜坤就全部撑握了村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控辍保学是三年帮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一次,姜煜坤在走访中听村民们讲起了一件事,“吉古衣坡的儿子不读书跑回家来了”。第二天,姜煜坤就到吉古衣坡家中进行走访。

吉古衣坡一家属于扶贫工作中的异地搬迁户。姜煜坤到他家后,看到一个10多岁的小孩在院子里玩耍,就主动和小孩聊了起来。从聊天中,姜煜坤得知,这个小孩是吉古衣坡的儿子小木呷。他不想上学不是因为家庭贫困,而是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弄清楚原因后,姜煜坤先做通小木呷的思想工作,后来又到学校找到和小木呷闹矛盾的同学。经过沟通,姜煜坤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大家和好如初,小木呷又重返校园。“在派出所工作时就经常调解矛盾纠纷,几个小孩子能有多大的矛盾?几下就把他们说服了。”姜煜坤笑着说。

从这件事中,姜煜坤了解到,全村还有22名学生辍学。在当地干部的支持下,一项劝返辍学学生复学的工作拉开了帷幕。姜煜坤对照辍学儿童花名册找到学生,面对面对孩子和家长们进行劝导,宣传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从了解信息到苦口婆心地将这22名辍学学生全部劝返回学校,姜煜坤和村干部先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工作中,姜煜坤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自哈村办起了农民夜校,定期向群众宣传扫黑除恶、禁毒防艾、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整体素质。姜煜坤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北山乡乡长喇鲁佐说:“他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是工作主动、思路清晰,能吃苦耐劳,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力地助推了扶贫攻坚工作。”

今年8月,姜煜坤获得了由凉山州颁发的优秀综合帮扶队员称号。吴阳春记者张磊文/图

刘应钊为乐安乡实现安居的警察“诗人”

布拖县乐安乡平均海拔3000米。这里,有人一生都没能走出大山,然而,却有个人从大城市走进了这座贫困的小山村,他是刘应钊。

刘应钊,金堂监狱民警,我省司法行政系统派遣到凉山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民警之一,也是布拖县乐安乡禁毒专职副书记。

15日晚上7点多,刘应钊给瓦沟村的干部们上完党课后,开车回到位于乡政府的住所。这车,是刘应钊为了方便工作特意从成都开到乐安乡的私车。到乐安乡一年多来,51岁的刘应钊走遍乡里的11个村不下10次,他说:“要做好工作,就得先熟悉这里。打赢了禁毒战争才能帮乡亲们脱贫,才能让他们实现快乐,实现安居。”

布拖县是全国5个禁毒工作挂牌整治县之一,乐安乡是凉山州的禁毒重点整治乡镇。全乡11个村,最远的距乡政府约2小时车程。刘应钊刚到乐安时,全乡进入索玛花系统管控的吸毒人员只有31人,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全乡禁毒考核全州排名倒数第二。克服了环境关、生活关、语言关,刘应钊全身心投入到乐安乡的禁毒工作中。

面对重重困难,刘应钊没有退缩。人少事多怎么办?刘应钊向乡党委汇报并研究出台管理方案。在每个村挑选一名懂汉语、村情熟、责任心强的村干部作为联络员配合四治专员开展禁毒工作;建立乡领导、各村第一书记、联络员、四治专员为成员的索玛花攻坚工作小组;出台文件和考核办法,对各村禁毒工作实行月考核月通报制度;建立各村禁毒工作开展情况台账并纳入考核。

为了摸清禁毒工作底数,刘应钊从认识毒品开始到索玛花网站的管理应用技术,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的管理规定到如何给吸毒人员进行尿检、签到、谈话等,他学习后总结出“干货”分享给干部们;开展禁毒业务知识大培训活动,邀请专业人员到村里开展实战轮训;他还到各村督促开展摸底排查,建立健全“四本台账”。

在村民房前签协议、在田间地头搞尿检,一度成为刘应钊的工作常态。在大家的努力下,乐安乡禁毒工作由全州倒数第二上升到前十名,直接摘掉“重点整治乡镇”的帽子。

一年多来,刘应钊见证和参与了乐安乡点点滴滴的变化。为了记录这段特殊的经历,他开始写日记。日记本里,200余首诗,写下了他对大凉山的感情;10余幅彝区风景画,寄托了他对大凉山美好明天的祝福。记者赵文文/图

蒋波从灵魂工程师到扶贫带头人

今年3月,在连续几天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后,司法厅派遣至甘孜州新龙县皮察乡足然村担任扶贫驻村干部的蒋波病倒了。短暂休息后,蒋波婉拒了领导给他“放假”的好意,回到扶贫工作的第一线——新龙县皮察乡足然村,在这里,他已经战斗了近两年。

蒋波原本在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担任五中队中队长,从事教学和学生警务化管理工作。2017年,34岁的他得知司法厅和学院要选派干部到新龙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时,便主动请缨。不久之后,蒋波就成为足然村一名普通的扶贫驻村干部……

从2006年起,蒋波11年期间先后担任42个班级的辅导员。从早晨6:00到晚上10:00,他11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学生们身边。他所负责的班集体曾多次获得省市级院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

2017年,经司法厅选派,蒋波来到了足然村。刚踏上这片土地时,气候条件的恶劣和生活环境的贫困让他吃惊。他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

大量的走访调查后,蒋波发现,除了虫草,足然村还盛产獐子菌、松茸等野生菌类。于是,他一边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鼓励大家多上山采摘野生菌,一边在村里试点野生菌烘干房。2018年3月,蒋波带领司法厅驻村工作队修建了野生菌烘干房。

2018年5月,蒋波联合皮察乡的其他3个村,一起成立了新龙县七彩沟格桑花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以高山农林牧产品、食用菌等特产为主的业务活动。2018年,野生菌烘干房销售额达40余万元,为集体经济创收8万余元,每户农牧民卖菌直接增收3000余元。

在蒋波的帮扶下,如今的足然村已是旧貌换新颜,成功脱贫摘帽了。“我将继续和足然村的村民们战斗在一起,确保不会出现返贫现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蒋波说道。

记者 兰楠 见习记者 赵紫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