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 只因不忘使命与担当

  
2019-10-08 09:43:29
     

谢熙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文/图

半城青山清秀典雅,半城楼宇嵌玉飞红。在这片以盐闻名的革命热土上,1963年9月,自贡市自流井区法院成立,办公地点就设在当时的自贡市法院内(现在的自贡市中级法院),内设刑事组、民事组、秘书室,人员编制仅6名。1966年5月,该院停止办公,1972年12月恢复办公。1976年,自流井区法院搬迁至自贡市中华路一幢3层的办公楼,面积也只有1000余平方米。

 

自流井区法院旧址

自流井区法院旧址内,法官们在简陋狭小的环境里办公

1987年,自流井区法院成立东兴寺、新街、五新街和郭街人民法庭,同年7月,成立行政审判庭。2000年4月,该院成立执行工作局。2001年,自流井区法院从灯杆坝旧址搬迁至汇东新区,成立了立案庭、审判监督庭。2003年,该院成立檀木林社区、天花井社区巡回法庭;2006年6月,设立舒坪人民法庭,主要办理辖区民事案件。改革发展期,自流井区法院年受理案件数量从不足千件增长到5000件左右。2005年12月,自流井区法院被省法院表彰为“六无”法院,2000年和2002年,该院先后两次被省法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好法院”称号。2008年,该院被省法院授予“优秀法院”称号。

自贡市自流井区法院新貌

自流井区法院宽敞明亮的诉讼服务中心

自流井区法院新的审判综合大楼内功能完善的科技法庭

2016年5月,自流井区法院搬迁到西林街165号,新审判综合大楼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诉讼环境和干警办公条件。该院11个审判庭全部建成科技法庭,随着审判流程自动监控、网上送达、“四类案件”静默化监管、文书自动上网、类案检索系统等功能上线,法院的科技含量逐步增强,年受理案件数量从4700余件增长到7000余件。2017年,司法责任制改革启动,实行“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自流井区法院组建了刑事、民事、执行等5个审判团队,员额法官由24名增至30名。

近年来,自流井区法院家事审判调解室被命名为全市“十佳品牌调解室”,诉讼服务中心被团市委授予“2018年-2020年度青年文明号”,“七知”法治文化获得省法院院长等领导好评。该院法官刘前英、曾享政荣获全省法院“办案标兵”,法官袁兵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自流井区法院2017年被省法院表彰为裁判文书公开工作优秀法院,2018年获评庭审公开工作优秀法院,2019年被省委、司法厅命名授牌为“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

坐落在具有千年文化历史的城市,自流井区法院把文化传承发挥到了极致。为传播法治文化和历史文化,该院确立了文化建设大纲,在新审判综合大楼的每层楼都有不同的主题命名及依据。命名方式有两种:第一种采用自流井区法院的十二字院训(公正、廉洁、为民、忠诚、无私、奉献),第二种方式是以十二字院训为辅,以“知”字为首,进行重新定义命名,结合各楼层不同的功能区域定位,镶嵌相对应的内容。

而自流井区法院“知法、知律、知义、知行、知道、知足、知己”的“七知”文化精神,则结合审判工作特点和法院文化建设规律,发挥了文化建设的示范、引领、激励作用,培育了干警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气质,形成了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推动了法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该院先后获得全省“优秀法院”“全省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法院‘网上办案’优秀基层法院”“自贡市基层党建示范单位”等称号。

自流井区法院建院以来,曾三易其址,历经五十余载沧桑,留下了前贤们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足迹。五十年的创业开拓与辛勤耕耘,播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硕果。时代在前进,法治在厉行,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更要让后人了解院史、知史励志,激励全院干警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再创辉煌。如今的自流井区法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将奋力谱写出维护公平正义的新篇章!

回眸历史,莫忘旧时艰难;展望未来,不负锦绣前程!

——自流井区法院院长 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