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创建第四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特别报道之五|玉蟾派出所:夯实“三座桥” 联通警民心

  
2025-08-09 11:55:09
     

龙城泸县,龙桥遍布。其中,九曲河畔、始建于明代并与赵州桥齐名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龙脑桥,便是千年泸县龙文化的典型代表。

作为千年古县唯一的城区派出所,泸县公安局玉蟾派出所以古龙桥为介,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泸县县情相结合,创新推出“解纷桥”“平安桥”“连心桥”,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警务模式、强化基层治理、打造“晨暖少年工作室”“李姐调解室”“园区警务室”等亮点,辖区14万百姓98%的矛盾纠纷得以成功调解,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龙城泸县结出“平安幸福和谐”果。玉蟾派出所先后荣获“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等荣誉。


平安桥:科技为骨民心为基,万家灯火安宁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玉蟾派出所深谙此理,以“科技+群防”齐头并进,筑牢平安基石。

“元宵节那天,数万人挤在花园路看龙舞巡游,突然有人涌上去摸龙头祈福,巡游的舞龙队伍一下子卡壳了。”回忆起2025年元宵节那天的场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民警唐大萍至今记忆犹新。通过指挥室大屏实时监控发现险情后,他迅速调度备勤警力赶到现场处置,5分钟内现场秩序恢复如常。

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大屏幕上,辖区重点区域的画面全天候循环播放。在这里,天网监控与社会资源监控实现了完美整合,重点区域覆盖率达到100%。依托高清监控、智能感知设备,防控工作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科技之外,更有“接地气”的防控网。社区民警肖晨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辖区124户重点人员的信息:“张大爷独居,每周三上门;小李刚出狱,每月随访……”派出所依托“一标三实”对基础信息全量采集,建立动态感知网络。肖晨笑称自己是“社区活地图”:“哪家有矛盾,哪户有隐患,门儿清。”

“以前觉得平安是警察的事,现在咱也是‘守护者’。”泸县玉蟾街道朝阳社区党委副书记靳刚是“龙城卫士”志愿者,在民警带领下,他和其它志愿者一起开展社区巡防、排查。派出所辖区内有企业800余家,各类学校37所,由于是老县新城,辖区内三无小区更是多达200余个,社会治安管控难度极大。这支由党员、退役军人、网格员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应时而生,采取“1+1+N”模式开展网格巡逻、矛盾化解、反诈普法、民生服务以及应急协助等志愿活动。如今,“龙城卫士”已覆盖玉蟾街道10个主要社区,每天都有100多名群众参与其中,老百姓从平安建设的旁观者变成了积极参与者,形成了“邻里守望、平安互助”的生动局面,正如靳刚所说:“家门口的事,自己管着才踏实。”


解纷桥:法理为脉情理为络,化干戈为玉帛

“礼之用,和为贵”。玉蟾派出所将传统“和文化”融入现代治理,构建“源头预防—专业调解—法治闭环”的矛盾化解链条。

为了让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派出所将辖区划分为10个警务区,每个警务区配备“1警2辅1协管员”,与社区“同址办公”。社区民警还兼任社区副书记,实现“警格+网格”双联动。“张大姐家漏水淹了李哥家,我在社区办公室当场就协调好了,压根不用往派出所跑。”康桥社区民警李映雪说,警力下沉让纠纷调解“跑在了矛盾前面”。

在玉蟾派出所,“李姐调解室”是块响当当的招牌。李姐是驻所调解员——全国金牌调解员李敏,她结合工作实际总结的“三心工作法”——真心听、耐心劝、公心断,让无数剑拔弩张的纠纷化于无形。“调解不是和稀泥,得让双方都服气。”李敏展示着她的“法宝”:一本记满案例的笔记本,一份标注着法律条文的调解指南。

2023年7月,在江阳区居住的古蔺籍女子袁某因三胞胎抚养问题与泸县男子万某争执,饮酒后携子扬言自杀。“接到消息时,我头发都炸起来了。”李敏立即通过“公调诉E网通”平台联动三区县力量,连续奋战多日,最终,让双方达成抚养协议。这样的故事,在调解室屡见不鲜。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玉蟾派出所始终坚守法治底线。刚性执行“当事人自愿申请”原则,运用“龙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E网”,规范使用司法部统一制定调解文书,明确调解范围、法律效力及反悔救济途径,建立负面清单,明确禁止调解案件类型。同时,衔接司法保障,打通法治化闭环路径,在调解室即可在线开展“司法确认”,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通过构建“规范调解为基础、法律赋能为核心、司法保障为后盾”的法治闭环,真正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自2019年调解室运行以来,共调解派出所移交矛盾纠纷1394件,调解成功1282件,司法确认80件。


连心桥:民心为本服务为要,暖万家烟火日常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玉蟾派出所的“连心桥”上,每一步都踏在群众急难愁盼处。

“警察同志,我的包丢了,里面有5000块现金和新手机!”2025年7月28日,李女士焦急的到派出所求助。值班警员甘露立即调取沿线监控,一帧帧排查……2小时后,锁定拾包人员并找回手提包完璧归赵。拿着失而复得的手提包,李女士连声道谢:“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回来了!”这样的“民生小事”,在玉蟾派出所是“头等大事”。依托“两队一室”改革,综合指挥室的视频导处岗成了“寻物寻人专线”。“今年已找回走失老人儿童70人,遗失物品140件。”甘露说,“群众的事再小,我们也得当成大事办。”

在“晨暖少年工作室”里,民警李映雪正在给小伟(化名)谈心和布置工作。作为辖区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她参与研发“雏鹰护航”模型,通过23个标签对未成年人赋分管理,实行“红、黄、蓝”三色管控。小伟是辖区某中专学校学生,曾被诱导出借电话卡和银行卡,幸好“晨暖少年工作室”民警及时介入,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其成为帮信罪嫌疑人。如今,小伟已成为反诈宣传志愿者。自2021年12月“晨暖少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帮助100余名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找回离家出走未成年人50余人,建档管理34人,涉问题青少年的案件同比下降15%。

以企业需求和群众满意为导向,玉蟾派出所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在泸州市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和泸县经济开发区设立“园区警务室”,做实安全防范、长效打击、便企服务机制。“4小时追回16万,这效率没话说!”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刘总提起园区警务室,赞不绝口。2025年2月,公司财务误转货款,警务室民警老杨联动银行协调,当天就追回款项。泸县是“中国建筑之乡”,3万余名建筑从业者从这里走向全国,警务室民警与建筑侦查大队联手,三年追回工程款和欠薪8000余万元。“民工兄弟的血汗钱,一分都不能少。”园区民警老杨说。

九曲河畔,千年古桥与"平安灯塔"交相辉映,见证着14万玉蟾儿女的幸福安康。新时代的警民连心路,正以“警力沉下去、平安浮上来、服务暖起来”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永恒答卷。正如所长陈楠所言:“枫桥经验不在别处,就在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次握手言和、每一盏守护平安的灯火里。”

(熊烽富)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