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花如雪细吹香”。当微风轻轻吹过,一阵阵淡淡的、沁人心脾的橘香传来,弥漫在江安县的每一寸土地。
江安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股缪崇文就扎根在这座“橘乡”之城,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他的梦想,至今已有38年。他凭借对法治的崇高信念,以化解社会矛盾、用心开展普法宣传为己任;他创新司法举措,行走于田间地垄,设身处地为群众解决困难,用真情和责任诠释法律的庄严和司法温暖......
田间地头书写青春岁月
1988年,缪崇文进入江安县司法局工作。自此,他便一直像一颗螺丝钉一样“钉”在了司法行政战线,日复一日地穿行在田间地头调查取证、走村串户调解纠纷……
“缪股长,我们村两家人闹起来了,你快来看看吧。”凌晨三点,江安县大井镇友好村党支部书记给缪崇文打来求助电话,声音焦急。
缪崇文简单了解情况后,迅速赶往现场。原来,产生纠纷的原因是因村里的两个孩子相约去游泳,不料其中一个孩子不幸溺水身亡,一方父母要求赔偿,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调解过程异常艰辛。一天一夜过去,当双方当事人终于握手言和时,缪崇文眼中布满了血丝。
基层面向一线,大多是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相对琐碎的矛盾纠纷。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缪崇文深知,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极易引发更大的案事件。因此,每个案件他都努力调解,竭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扎根乡间成为群众“身边人”
现年59岁的缪崇文是个有追求的人,总想为老乡们做点事。
"过去发传单、念法条的宣传形式,群众理解不到。该怎么才能让群众听得懂?”多年扎根乡间,缪崇文打磨出一身地道乡土味。
面对普法实效不佳的困境,缪崇文首创"订单式普法"模式。土地流转纠纷频发,他带着《农村土地承包法》深入田间;农民工欠薪集中,他组织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专场宣讲;乡村振兴政策落地难,他精心编写《涉农法律政策百问》发放到户......在缪崇文的努力下,一条条枯燥的法条转化为群众一听就懂的”大白话”。
2013年,缪崇文大胆尝试、创新探索出“三微普法”机制。在机关,20分钟的“法治微党课”精准输送法律要点;在社区,"百姓微讲堂"用方言解析物业纠纷;在村落,"法治微课堂"以案释法讲透赡养继承。后来,缪崇文这套源于实践的经验入选司法部案例库,成为基层普法的"江安样本"。
殚精竭虑为学子种下法律“种子”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学生们认真听着缪崇文讲“开学第一课”。这是缪崇文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学习民法典,组建起普法小分队主动走进校园上法治课。
课堂上,缪崇文结合民法典相关条款和典型案例,充分运用游戏互动方式,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他们如何预防侵害及正确应对可能的伤害。同时,他还精心设置了分组讨论、有奖问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感受民法典,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法律的“种子”。
缪崇文上的法治课很有趣。他把每堂课都变成大型脑力游戏现场,让孩子们在爆笑之余进行思考,思考之后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给出思路……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一堂课的效果可能仅及于千人。于是,2016年,缪崇文推动组建九支“法律服务小分队”巡回乡野;成立“法律服务先锋队”、组建1103名“法律明白人”队伍、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指导江安县汉安中学创省级“法律进学校”示范点,并推动七柱村、阳春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我是一名司法行政人,是法律的守护人。在这片我深爱着的热土上,我甘当做一名普法传播者。这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选择,这是我甘愿付出一生追求的人生价值!” 缪崇文说道。
(李玲 彭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