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笔者从开江县依法治县办公室了解到,该县以全省小区依法治理试点为契机,通过“红心”引领、“公心”护航、“齐心”共建、“诚心”服务“四心工作法”,不断提升小区依法治理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红心”引领,绘就党建赋能小区治理新图景。建强小区党支部,由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退休老干部担任书记,吸纳业主等25人进入支部。党支部统领小区重大事项,支部委员组成7个楼栋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联系两栋楼,构建起“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络,积极为业主办实事解难题,深受业主好评。小区党支部被评为“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制定《小区议事规则》1件,修改《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小区物业服务合同》3次,进一步规范业主大会、业委会议事流程。召开议事协商会8次,表决通过物业费调整机制、公共设施维护等12项重大事项。发挥“双报到”优势,组建三支志愿服务队:普法宣讲队针对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上门普法58人次;爱心志愿队开展临时照看孩子等“妈妈帮”服务142次;文明新风队举办“妙笔绘新风”等文体活动21场,5000余人次参与,有效培育小区文明新风尚。
“公心”护航,夯实小区法治治理根基。设立小区调解室,整合法律顾问、民警等专业力量,与小区党员、业主代表等社会力量组成调解队伍,创新“五访”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起“预访—纳访—下访—议访—回访”闭环治理模式,推动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已成功化解乱停车、电梯安装等引起的矛盾纠纷43起,小区实现“零上访”目标。赡养难题全链条破解。针对赡养纠纷频发的现状,开展“法治+”赡养问题专项治理,精准摸排6户赡养纠纷家庭,制定3种赡养费给付标准,成功引导签订赡养协议4份。通过出具赡养义务告知函、调解赡养纠纷、限制拒养者惠民政策享受、批评教育曝光拒养者等措施形成责任闭环,消除赡养纠纷“痛点”。依托“田城顾问”智慧法律服务平台,整合房屋租赁等8大类141份文书模板,设立法律法规数据库等8项查询服务链接,提供电话咨询、自助查询等普及性法律服务128人次。创新订单式管理模式,提供诉讼代理等专业性法律服务17人次,有效满足业主多元化法治需求。
“齐心”共建,凝聚共治共享强大合力。由县委依法治县办牵头编制职责指引,明确职能部门在小区依法治理中的职责。构建“首接负责+联合处置”闭环工作体系,做到业主有需要、物业来“吹哨”、部门来报到,首接部门全流程跟踪督办,确保简单问题12小时内独立办结,复杂问题24小时内多部门联合处置,实现“民呼我应、接诉即办”的精细化治理目标。全面摸排收集停车难等问题56个,制定“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类”“安全隐患类”三本台账,实行销账管理。通过财政拨款、单位帮扶、物业投资、业主自筹等筹集资金674万元,由县住建局、县自来水公司等多部门联动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完善,完成管网改造1650米、新增停车位270个等多项民生工程,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建立“日常回访+年终考评”机制,通过电话随访、入户调查等方式,每季度重点对矛盾纠纷调解、民生诉求办理等已办结事项开展全流程满意度测评,并将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确保治理成果常态长效。该机制实施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履职效率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小区被评为“达州市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单位”。
“诚心”服务,推动物业服务品质再提升。建立“基础服务、暖心服务、应急服务”三张清单,基础服务清单涵盖设施维护等20项法定服务事项;暖心服务清单通过心愿墙收集,形成送凉茶等20项个性化服务事项;应急服务清单明确水管爆裂处置等8项应急服务事项。通过清单化管理,物业履约率提升至100%。强化物业服务监管。建立月度量化考评制度,将业主满意度作为物业服务合同续签的重要依据。强化公共收益、维修资金等关键环节监管,实行收支明细季度公示,保障业主合法权益。畅通24小时投诉渠道,建立“投诉—整改—反馈”闭环管理机制,推动物业问题整改效率提升80%,倒逼物业公司规范服务。推行“5341”响应标准,对业主反映的问题,督促物业公司5分钟到达现场,简单问题30分钟内解决,一般问题4小时内解决,重大问题1天内形成解决方案,现场督办并及时跟踪回访,推动问题“闭环销号”。该机制实施以来,物业服务响应时间较以往缩短50%,物业监管经验在全县推广运用。
(芶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