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昕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周夕又
“坝坝宴”是四川农村地区为婚丧嫁娶而举办的露天宴席,因其浓浓的烟火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近期,乐至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当地农村“坝坝宴”普遍存在监督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潜藏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易引发群体性食源性疾病。
为切实消除风险,乐至县检察院通过制发公益诉讼审前检察建议,持续跟踪监督开展“回头看”,推动问题实质性解决。一是数字赋能破解报备难题。针对“坝坝宴”举办者或承办者申报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申报流程繁琐,基层工作压力大,主管部门事后溯源困难等症结,推动行政机关引入第三方技术力量,合作开发并上线运行“乐至坝坝宴”微信小程序。该平台实现主体信息线上备案、聚餐活动一键申报、操作规范云端指导。截至今年6月,“乐至坝坝宴”微信小程序申报备案264家、申报群体性聚餐活动149起,申报效率和主动性显著提升。二是加强培训提升安全意识。针对从业人员未严格落实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规范问题,推动行政机关组织开展覆盖全县的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专项培训23场次,累计培训乡厨及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人员700余人次,有效提升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三是清查整顿严把准入关口。针对部分从业人员资质不健全问题,督促行政机关对全县“乡厨”队伍开展全面清查,及时更换、补办摊贩备案证(登记卡)、健康证120余人,实现县域内“乡厨”从业人员100%持证上岗。
通过公益诉讼监督,乐至县检察院有效推动了农村“坝坝宴”从“报备难、规范难、管理难”向“数字化报备、规范操作、持证上岗”转变,以检察履职守护乡村“舌尖上的安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