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最小应急单元”发挥“最大安防作用”

  
2025-07-30 15:25:32
     

近年来,宜宾文旅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2023年央视中秋晚会录播后,合江门广场等地标性建筑火速“出圈”“出彩”,成为各地游客到宜宾后的“网红打卡地”。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200余家商铺在经营,节假日期间实时人流量超过1.5万人。为做好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工作,从去年开始,翠屏区在合江门广场等地试点开展“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套“以专群结合为依托、机制重塑为牵引、科技赋能为支撑、实战实用为根本”的人员密集场所“反暴恐、防极端”防范应对机制。


专群结合 解决“人从哪里来”问题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但单纯依赖专业警力显然无法满足需求。为此,翠屏区按照“政法主导、业主主责、各方主动”的方式,整合社区警力6名、业主单位保安17名,发起建立由市政园林、网格力量、热心群众等70人组成的“翠屏安”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统一配备伸缩棍棒、喷雾辣椒水、强光手电、对讲机等单兵装备,并设置“开放式”安保器材放置点,便于群众在紧急情况下防身自卫。同时,在重点敏感时段设置由“翠屏铁骑”特巡警组成的流动囤警点,实行重装戒备、强化震慑效应,实现以“最小成本”撬动“最大资源”。


机制重塑 解决“运转灵不灵”问题

今年1月26日下午,合江门联勤联防指挥中心视频调度岗值班人员发现平台自动预警显示:冠英古街某商铺门口有人群异常聚集。调度岗立即通过对讲机调度所属区域的第2单元网格巡防队员前往查看处置。到达现场后了解到,游客陈女士刚才在商铺买的风筝被一个小孩不慎碰坏,双方在理论过程中言语不当发生了争吵和推搡,引发大量群众围观,使得本来就比较狭窄的巷道显得异常拥堵。于是,巡防队员耐心将双方劝导至联合指挥部调解室进行调解,并及时疏散围观群众。最后,在值班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

高效的运转机制是“最小应急单元”发挥作用的关键。翠屏区按照“细分区域、相互补位、平战结合”的思路,充分考量各个区域地理位置、人流密度等因素,合理划分6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由1名社区民警担任网格长,2名业主单位保安、1名志愿者组成,按照“每日三班倒、每班4小时”轮班制,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不间断开展巡逻防控。成立合江门联勤联防指挥中心,设置调度指挥、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功能分区,平时由1名民警任指挥长,带领1名辅警和1名街道工作人员、2名调解员负责日常工作,重要节点由1名处级干部坐班统一指挥调度,实现区域的治安防控可视调度、矛盾纠纷及时调处、便民服务一地提供,努力以“最佳方案”凝聚“最大合力”。


科技赋能 解决“反应快不快”问题

今年7月3日下午,来自自贡市的游客李某神色慌张地走进合江门联勤联防指挥中心,心急火燎地对值班民警说道:“警察同志,今天下午我带5岁的女儿到合江门广场这边来玩,走到冠英古街的一个商铺时,我自顾着去挑选几件伴手礼,结完帐后才发现女儿不见了,找了几圈也没找到。”民警一边安抚着李某,一边耐心询问走失小女孩体貌特征等情况。根据李某的叙述,民警判断小女孩应该还在合江门广场和冠英古街区域内,于是立刻通过对讲机将相关情况下达至6个网格单元,并安排视频巡查岗通过全景公共安全视频摄像头进行体貌特征捕捉。10来分钟后,走失的小女孩被第4网格单元的执勤人员带到了指挥中心。

现代科技是提升应急反应速度的重要手段。翠屏区按照“动态可视、精准预警、高效处置”的构想,整合公安天网、雪亮工程、沿街商铺共计284路公共安全视频资源,搭建视频AI分析平台,实现对社会面情况的全方位可视化感知,动态监测区域人流、实时掌握治安状况,提前预警人员聚集风险、精准识别各种异常行为,及时干预处置。依托公安视角平台,还将新建14个人脸识别智能感知源,建设完全闭合的“电子围栏”,实现对高风险人员的精准防控,坚持用“视角运算”防范“最大变量”。


实战实用 解决“打不打得赢”问题

“最小应急单元”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翠屏区坚持“紧贴实战、简单实用、易于掌握”的原则,以棍棒、盾牌、钢叉、腿叉为基础器械,按照4人配合作战模式常态开展棍盾组合、盾叉组合、棍叉混合等基础训练,定期开展刀斧砍杀、驾车冲撞等模拟科目演练,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切实发挥出拖延不法分子、防止事态升级、策应专业力量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并与反恐防暴“135快反”无缝衔接,不断让“最小单元”发挥“最好效果”。

(尹智勇 肖瑶 翠屏区公安局供图)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