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尖购物”日益盛行的今天,网络消费已经成为生活常态,但商品描述失真、缺斤少两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由此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和计量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如何依法理性维权?成为许多消费者的烦心事。
绵阳市游仙区法院办案法官通过近日成功办理的一起网购案例为你支招。
【商家短斤少两:消费者诉求赔偿】
黄某某在某电商平台店铺购买了6份1斤一袋装的“龙虾尾”(备注:无冰,特大号新虾现剥。),实际支付341.32元。收货时发现:化冰一袋,实际重量仅295克,且有质量问题。黄某某认为,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应当按照“退一赔三”的标准,赔付各项损失共计1365.28元。
【庭前调解化纠纷:消费者获得赔偿】
经法院庭前调查查明:商家交付的龙虾尾,确实存在重量不足的情况,承办法官考虑到事实清晰、纠纷标的金额不大,为了高效化解矛盾、减少当事人诉累,法官积极联系商家经营者,向其释明相关法律法规及违约后果,促成双方协商和解。
经调解,商家承认计量失误,同意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退一赔三”的标准向消费者赔付各项损失共计1500元,黄某某接受赔偿方案。商家经营者如期支付后,黄某某主动向法院递交撤诉申请,双方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法官支招:留好证据理直气壮找商家】
诸如此类案件,如何成功维权是关键,法官分享以下防坑小技巧。
一、下单前擦亮眼。看清“净重”还是“毛重”,问清楚商家标的重量是商品本身的净重,还是连绳子、包装、冰水一起算的毛重。认准“去绳净重”“沥水净重”最靠谱。
二、收货第一件事“拍 拍 拍”。全程录像开箱,从拆快递外包装开始拍,重点拍商品状况(活的、蔫的、死的)、包装情况(粗绳子、厚冰、多水)、重量标识,这些都是最有力的证据。
三、发现“瘦身”别犹豫,马上维权!有证据在手,理直气壮找商家,讲清楚问题、原因、诉求。
遇到商家耍赖怎么办?找平台客服介入,提供证据佐证,若平台也无法解决,可以投诉至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12315,还可以收集相关证据诉至人民法院。总之,网购鲜活货,便宜莫贪心。收货先录像,复称要留存,看清净毛重,维权有凭证。
(张倏越 谌臻 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