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凉山普,语通四方情——西南交通大学赴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开展普通话推广及普法宣传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21 16:50:26
     

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至7月18日,西南交通大学青鸽志愿服务队一行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喜德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喜德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区腹地,彝族人口占比达90.5%。其中,光明镇彝欣社区共安置群众1698户,石门社区安置群众381户,是推广普通话,加强普法教育的重点地区。实践团队来到彝欣、石门社区,通过走访调研、点位宣传、趣味培训、红色课堂等方式开展普通话推广及普法宣传社会实践活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宣传法治理念,助力乡村振兴。

实地调研,走访交流察“民情”

活动前期,实践团队来到社区活动中心,深入街头巷尾,走访当地群众,调研了解当地居民语言基础与实际需求,同步开展普法宣传调研。团队采用“问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学习意愿以及对普法教育活动的看法。同时,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的普通话使用习惯、使用频率、使用场景,团队深入农贸市场与田间地头等进行调研,不断调整优化活动方案,让内容更贴合当地实际,也在交流中穿插普及简单法律常识。

通过走访和问卷分析得知,普通话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较高,但对老年群众来说能听懂却不能很好地使用和表达,除缺少系统性的学习外还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在法律常识方面,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对基本法律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法律意识还有待加强。而对于普及普法活动,绝大多数人持赞成与支持的态度,对学习普通话及基本法律知识有较高的意愿。


摆摊宣传,紧扣民意聚“民心”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在社区广场搭设宣传摊位。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普通话正音指导、法律常识问答等方式,引导居民认识讲好普通话、学好基本法的重要意义。鼓励他们学讲普通话、多讲普通话,呼吁大家积极了解法律知识,努力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喜德公民。


筑梦领航,推普课堂沐“童心”

活动中期,实践团队在彝欣和石门社区开展普通话学习和普法教育特色课程的教学。团队采用“学、引、用、绘”相结合的模式开启课程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面对面“学”发音基础,肩并肩“用”语言表达,手拉手“引”文化活水,心贴心“绘”伟大梦想,同步播撒普法火种。

队员们通过趣味识字、诗歌朗诵、绕口令、普法知识问答等趣味活动,带领孩子们认识读音,掌握音韵的律调,从词到句,从语调到发音,引导学生体验普通话的形美韵美音美。“四是四,十是十,学好普通话,山货能卖十块四”等绕口令,将平翘舌音难点转化为欢乐记忆点,特色课堂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绘画课上,孩子们用小手描绘着心中的家乡并用普通话分享画作,从“火把节的红色火焰”延伸到“连通山外的银色铁路”,也把法制守护家乡的愿景融入画中。一平一仄,流转华夏音韵;一笔一画,勾勒乡土深情。实践队用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让“说好普通话,画好中国梦,树好法治观”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十三天的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基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基本法律知识,躬耕实践,以青春之行助力乡村振兴,为普通话推广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构建法治社会添砖加瓦。当推普与普法实践融入彝族聚居区的烟火日常,青年力量必将化作索玛花旁的传声筒,在彝语与普通话的对话里,串联起民族文化的根脉,以法治思维护航发展,成为彝乡进步的同行者。

(王媛清、陈建奇)

编辑:张晓雨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