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还1000元,还50年?这分明是耍赖!”当被执行人罗某某抛出“半世纪还款计划”时,申请人阿某某气得浑身发抖。
在洪雅法院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这起历时三年的执行拉锯战,终于在2025年6月迎来转折——执行干警通过执行联动机制,从新办手机号绑定的微信流水中,揪出了被执行人年逾数十万的“隐形履行能力”。
案件回溯:蹊跷承诺背后的拖延套路
案件回溯至2021年,被执行人罗某某因与阿某某的民间借贷纠纷被洪雅法院判决偿还5万元借款本金及利息。2022年1月立案执行后,被执行人罗某某向申请人承诺,每年偿还1000元,50年后还清欠款。这一荒诞的还款拖延术让申请执行人大为光火。执行过程中,干警穷尽所有查控措施,均未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无奈只能终结本次执行程序。2024年,申请人申请恢复执行,执行干警迅速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查控措施,仍未查获财产线索。
执行亮剑:循线追踪撕开“财务伪装”
即便多次核查财产无果,执行干警始终将案件放在心上。转机出现在2025年,执行干警依托执行联动协作机制,再次对被执行人罗某某启动查控措施,这次查控结果却给了执行干警“意外之喜”。经核查,被执行人罗某某用新办的手机号绑定了一微信账号,其中有大额资金流水记录。获悉这一消息后,执行干警立即将罗某某强制传唤到法院,经核查,发现其微信流水高达数十万,具备充足履行能力,之前的行为纯属恶意拖延、藐视法律。
雷霆出击:司法强制终促案件执行
面对铁证,罗某某仍然企图抵赖。鉴于其长期逃避执行,拒绝履行生效判决的恶劣情形,为了维护司法权威,执行干警果断决定对其采取15日拘留措施。
司法拘留的强制措施迅速产生强大震慑力。被执行人家属闻讯后,主动联系法院,表示愿意代为履行债务,并于当日筹措资金全额清偿五万余元,压在申请执行人心头三年多的大石,终于落地。
此案的成功执结,是洪雅法院强化执行威慑、活用联动机制,有效破解规避执行难题的典型案例,不仅切实兑现了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更以实际行动昭示:任何试图以隐匿行踪、转移财产、虚假承诺等方式逃避执行的行为,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朱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