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罗孝伟
4月22日,记者从遂宁市船山区财政局获悉,遂宁六中体育馆维修加固改造项目财评工作日前刷新“进度条”——从3月26日受理送审到4月2日出具报告,仅用4个工作日便完成419.69万元送审项目的评审,审定金额399.98万元,审减近20万元,在施工工艺复杂、项目琐碎的情况下,实现了评审效率与质量的双提升,为全区“效率革命专项行动”再添生动注脚。
主动服务“升温” 破解送审“入门难”
作为既有新建又有改建加固的复杂项目,遂宁六中体育馆维修工程涉及1000平方米训练馆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往项目单位常因“不懂流程、不会准备资料”导致送审反复。此次财评中,船山区财政局变“被动受理”为“主动靠前”,在项目前期即对接建设单位,将送审要求、流程指南、资料模板等汇编成“服务手册”,通过图文详解的方式解决“入门难”问题。“以前最怕资料不齐全来回跑,现在提前拿到‘攻略’,一次性就把材料备齐了。”项目负责人表示,精准服务让送审资料质量大幅提升,为后续评审节省了关键时间。
容缺后补“提速” 压缩周期不减质
针对项目评审中常见的“非关键资料缺失”堵点,船山区财政局创新开辟“绿色通道”:允许建设单位就次要资料作出书面承诺、限时补齐,评审工作同步启动。在遂宁六中项目中,部分设备购置明细因供应商协调延迟,评审团队在确认不影响主体审核的前提下,先行开展工程量核算、单价分析等核心工作,同时督促建设单位3日内补齐资料。“我们在保证三级复核制度不落空的前提下,对评审流程进行‘全链条优化’。”区财政局评审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倒排工期、专人跟进,将原本10个工作日的压缩至4天,实现“速度快一倍、质量不打折”。
三方会商“提质” 争议问题不过夜
面对改建工程中常见的工艺争议,船山区建立“财评单位+主管部门+编制单位”三方会商机制,为项目评审装上“精准校准器”。在遂宁六中项目的加固工程单价核定环节,评审团队发现原清单中部分材料损耗率与现行标准存在差异,立即组织三方现场踏勘、数据比对,仅用1个工作日就达成共识,避免了因争议搁置导致的进度延误。同时,严格执行“初评+复评+核定”三级复核制度,对工程量计算、取费标准、市场询价等关键环节进行多轮校验,确保每一笔审减都有政策依据、市场支撑。
据了解,自“效率革命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船山区财政局已通过“服务升温、流程提速、质效提质”组合拳,一季度完成59个项目财评,平均评审周期缩短35%,审减金额超0.76亿元。“我们不仅要做财政资金的‘守护者’,更要当项目建设的‘助推器’。”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容缺受理+并联评审+争议速决”机制,为全区重点项目落地投产按下“快进键”,以财评“加速度”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