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杨某再次从绵阳高新区检察院的大门走出时,手里攥着刚领取到的司法救助金,面部表情已没有了第一次来时的局促。他相信,通过检察机关的关心关爱,自己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聋哑青年的“讨薪”路
杨某是“90”后,一名重度聋哑人。2022年4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某雕塑艺术公司上班,每月工资3000元。但该公司一直未支付杨某相应的劳动报酬,老板已累计欠他薪酬5万余元,因该公司已倒闭,且可供执行财产有权属纠纷等原因,至今未执行到位。同时,杨某也未能找到新工作,无其他经济收入来源,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无奈之下,杨某走进了绵阳高新区检察院,递交了司法救助申请材料,盼望能得到司法救助,帮他渡过难关。
两次走访一心救助
第一次走进绵阳高新区检察院12309服务中心,杨某显得十分局促,陪同他一起来的父亲磕磕巴巴地向承办检察官李卓蔓介绍了杨某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杨某是重度聋哑人,无法通过电话或面对面语言交流,其出行也极为不便。承办检察官先后两次到杨某家中走访,了解其生活情况。
也正是在走访中,检察官了解到,2017年左右,杨某从家中自建房楼顶摔落,前后花去医疗费用47万余元,是家庭贷款和社会救助挽救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杨某好不容易走出这场突如其来的阴霾,也学习了技术,找到了工作,就在一切刚开始好转的时候,杨某便遭遇到就业的某公司倒闭“欠薪”,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全家生活再次陷入困境。经综合研判,承办检察官认为,杨某符合司法救助金发放条件。
“无声”听证胜有声
2024年10月30日,一场“无声”的听证会在绵阳高新区检察院举行。检察官向到会听证员介绍了杨某司法救助案的相关情况,听证员了解到杨某重度残疾的自身情况、贫困的家庭条件和当下无以为继的生活状况时,无一不同情杨某的遭遇,一致表示同意检察机关向杨某发放司法救助金。
杨某作为当事人参加听证,全程由他的父亲通过手语向他解释现场情况,在大家一声声“同意”中,杨某激动得热泪盈眶。
听证会结束时,人民监督员黄永才当即给所在公司的人事部门打电话,嘱托其留意适合杨某的岗位。“生活还要继续,司法救助金可以帮助他渡过眼前的难关,我们也想在他以后的出路上略尽绵薄之力”,四川九洲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总工程师、人民监督员黄永才表示。
检察温度持续传递
绵阳高新区检察院积极主动履行检察职能,及时向杨某发放了司法救助金。发放流程结束后,检察官继续前往相关部门了解沟通杨某案件的执行情况,争取能帮他早日拿到执行案款。
办案检察官认为:“司法救助,能帮困难当事人解决眼前的生活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他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必须依法得到保障,我们要尽力帮助他拿回自己的劳动报酬,重拾对生活、对社会的信心。”
随后,绵阳高新区检察院牵头联合绵阳科技城总工会,在高新区检察院劳动者权益保护站召开座谈会,检察机关现场递交了杨某的求职意向等资料,总工会表示将持续关注岗位情况,积极向企业推荐,一场新的爱心传递,在绵阳高新区检察院和区总工会延续……
(曾兰洁 高静 赵银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