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坐落于“入蜀咽喉”之地,比邻天府艺术公园、欢乐谷等大型文娱建筑、守护四川省唯一“国宾馆”、新时代成都对外交往的“国宾门户”——金牛宾馆的西华派出所,在近年来推进派出所“主防”工作中依托厚重历史文脉和红色基因,打造出“国宾前哨”特色党建品牌,自2012年成立以来,历经风雨13载,党建红色基因赓续传承,全体民辅警始终用心守护辖区14平方公里每寸土地和12万余实有人口的平安幸福。
近年来,派出所先后荣获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三次,2021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市局“最强支部”,2023年被评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4年被评为省厅“基层主防型”最强支部、“五一劳动节全市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
筑牢“党建+红色教育”阵地
锻造忠诚警魂
派出所党支部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党内学习组织制度,不断丰富党内政治生活,依托荣誉室、党员活动室等既有资源,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推动党建文化上墙,不断擦亮“国宾前哨”党建品牌。全所民辅警锚定“走在最前列、争创第一流”目标,在“打防管控治”和服务群众的各方面彰显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通过深化“国宾前哨”党建品牌建设,党员民辅警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为打造“四个铁一般”队伍筑牢坚实基础。
优化“党建+专业警务”机制
激活红色引擎
聚焦辖区金牛宾馆与天府艺术公园片区的安保“主战场”,派出所党支部强化战斗堡垒观念,充分发挥党支部“红色引擎”作用,成立党员先锋队,构建起“党建+情指行”一体化工作体系,依托“两队一室”探索建立“圈层预警处置模式”,运用智慧公安手段,实现“远端天网锁定追踪,近端警力控制盘查”的双层防护机制。在打击违法犯罪、治安巡逻防范、服务辖区群众等方面,所党支部紧紧抓住“打出安全感、防出新成效、访出满意度、干出新业绩”四个环节,助力提升社区警务队和执法办案队整体工作效能,实现工作闭环,促进警务工作运转快速高效,辖区各项工作质效连年提升。
打造“党建+警社联动”工程
厚植为民情怀
为强化社区治理,西华派出所党支部以公安力量为牵引,党支部广泛联合社区党委、“两新”组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物业、楼栋长等多元力量组织宣防队伍,将社区警务融入到社区治理,通过制作“社区民警工作日志”,确保警力专注社区。社区民警通过“警民茶话会”等形式,织就了一张“警民携手、商居协同”的立体化平安网络,实施“1+3+N”群防群治,提升治安防控效果。
在反诈宣传中,党支部广泛联合宣防队伍,深入社区、网格联动开展反诈宣传防范,促进基层警务和基层治理的互融互促,不断凝聚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合力,全力构建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传承“党建+薪火工程”精神
绽放警营“枫”彩
派出所党支部结合队伍“老中青”实际,带头打造“薪火工程”,让红色引擎与先锋培育同频共振,建立起多对“党员师徒”结对“传帮带”。“老中青”模式延续了公安队伍的优良传统,注入了新血液新动能,让先锋精神在实战中代代相传。
从警12年,党龄16载,侯云龙作为西华派出所党支部骨干力量,始终以“党建+业务”双融双促为工作准则,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至今参与抓获嫌疑人400余人、侦破案件600余起、为群众挽回近百万损失……荣立3次三等功、7次“优秀共产党员”,16次嘉奖的背后,是他深夜伏案的坚守和“传帮带”的倾囊相授。
“破案要像绣花一样细。”从警5年的唐琪超,将“细心、耐心、恒心”贯穿执法办案每个环节。“他刚来的时候没少被我批评,但好问是他最珍贵的闪光点”侯云龙每次提起,眼里都是满满笑意。担任探长后,他带领探组速破多起汽车盗窃案,及时为群众挽回损失。
“师父们冲锋的背影,就是我破案的路标!”2023年从警的陈龙川,在党组织的精心培养和“红色师徒”的言传身教下收获了从警生涯中的第一面锦旗,更在去年11月成功牵头主办案件,实现了从“跟班学习”到“独当一面”的蜕变。笔记本上的案例和群众的点赞,记录着这名00后先锋党员“脚下沾泥土,心中装百姓”的成长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