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竹婷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暮春时节,在木门镇三合村的茶园里,翠绿的茶山上茶芽青翠欲滴、茶香弥漫山野,茶农们腰系茶篓穿梭在茶垄间采摘春茶,手指翻飞间,一颗颗嫩绿的茶芽被轻轻摘下。幽幽茶香在山间流淌,与穿梭在茶山公路上的普法警车交相辉映。在这片有着千年制茶史的土地上,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法治实践,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法治护茶的宣教之旅
传统产业与现代法治的共振
木门镇的制作技艺传承可追溯至唐代,九道工序凝结着代代茶农的智慧结晶。当传统手工作坊向现代企业转型时,土地流转纠纷、商标侵权、用工矛盾、合同违约等新问题随之浮现。木门法庭法官深谙,守护这片茶山,既要读懂《茶经》,更要精通法典。
在茶园里,法官们用茶叶比喻合同要素:就像交易中的茶叶需明确等级、采摘时间、重量等,合同也要要素齐全才能避免纠纷。这种充满茶味的普法方式,让茶农在熟悉的语境中理解法律真义。
法治护茶的惠企之路
从末端处置到前端治理
“随着企业逐步壮大,大额高频交易不断增多,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在订立买卖合同时要规范严谨,避免因合同订立不当造成企业损失。如果有需要随时联系法庭,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谢倩法官在走访茶企中总是不忘向企业负责人交代。
茶企负责人坦言:“过去签合同时总担心掉坑,现在有法官帮我们把关,就像是给生意上了保险。”
三年来涉茶纠纷诉讼逐年下降,印证了前端治理的显著成效。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培育新型治理主体。通过法庭指导调解职能的充分发挥,不少茶业合作社骨干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生力军。他们既能调解邻里纠纷,又能规范茶产业行业秩序。
法治护茶的便民之举
部门联动强服务防风险
“多亏有这次法治体检,让我知道了还可能存在这么多法律风险!”旺苍县三合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前来宣讲的单位部门连连感谢。
木门法庭加强与司法局、公安局等部门的协调联动,通过公众开放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链条进行司法指导,联合排查化解涉茶纠纷。联合司法局、公安局、南江县人民法院等单位推出“法治体检+法律服务”双轨服务,深入辖区茶企宣讲法律风险,全链条进行司法指导,联合排查化解涉茶纠纷。
山间晨雾初散,木门法庭的巡回审判车已穿行在蜿蜒的茶山小道间。那些凝结着晨露的调解笔录、浸润着茶香的法律文书,正为乡村振兴谱写法治注脚。当法治基因深度融入茶产业肌脉,传统农特产品便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这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川北茶乡的生动实践,在守护与创新中,让每片茶叶都饱含法治的滋养。
春风化雨,法治润物无声。旺苍法院以"淬芸·雨润"司法品牌为牵引,让司法甘霖润泽营商沃土,使公平正义如同春茶般在红城大地吐露新芽。从茶垄到车间,从合作社到交易市场,司法保障正如这清明时节的细雨,无声浸润着茶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