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唐万贵
4月17日,攀枝花市公安局东区分局通报一起典型电信诈骗案件:辖区居民李某因轻信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向所谓“安全账户”转账40余万元,最终发现受骗。
据警方介绍,近日,李某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外地警方”的电话,对方称其涉嫌一起重大案件,需配合调查,并要求将个人名下资金转入“公安机关安全账户”进行临时冻结。为增强迷惑性,骗子还通过伪造的“警官证”图片、“案件协查函”等文件,让李某对其身份深信不疑。李某未向当地公安机关核实,便按照对方指引,向指定账户转账共计40余万元。随后,李某察觉异常并报警,才发现已落入诈骗陷阱。目前,警方已立案侦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在此类诈骗案件中,骗子常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洗钱’‘账户被盗’等理由制造恐慌,诱导受害者向‘安全账户’转账。”民警表示,公检法机关办案有严格程序,绝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线上方式要求转账汇款,更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验资账户”。
警方特别提醒:
1. 保持冷静,拒绝“线上办案”:如接到自称公检法的电话,务必挂断后拨打110或辖区派出所电话核实;
2.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不点击陌生链接、下载可疑软件;
3. 警惕“安全账户”陷阱:任何要求转账到指定账户的行为均属诈骗,切勿轻信;
4. 及时求助家人、社区或警方:遇到可疑情况,多与亲友沟通,或直接到公安机关现场核实。
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警方呼吁市民提高防范意识,牢记“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共同筑牢反诈防线。如遇诈骗,务必保留证据并第一时间报警,力争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