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蓝暖心护薪!135名农民工470万血汗钱终到账

  
2025-04-16 17:40:36
     

郑波 蔡永霞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等了两年多,以为这钱打水漂了,没想到今天能拿到手,太感谢检察院了!” 在成都市温江区建筑工地务工的老张,接过拖欠已久的工资款时,声音哽咽,眼中满是激动。近日,随着温江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画上圆满句号,135 名农民工被拖欠两年的 470 余万元薪资全部到位,他们的 “忧酬烦薪”终于变成了 “安心暖心”。​

行刑衔接:凝聚多方合力,破解欠薪 “三难”

根治欠薪问题,关键在于打破 “移送难、查证难、起诉难” 的梗阻。2023 年 12 月,温江区检察院牵头区人社局、区公安分局召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 “行刑衔接”联席会议。在会上,各部门围绕类案问题深入研讨,明确了证据固定标准,细化了涉案金额认定规则,建立起 “行政机关初查 + 公安机关提前核查 + 检察机关引导侦查”的协同模式。这一机制的建立,为后续案件的办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 年 1 月,区人社局依托该机制,将某企业欠薪案件移送区公安局立案侦查。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全程引导取证,确保案件证据链完整、准确。同年 4 月,公安机关将该案向温江区检察院移送起诉,为案件的顺利办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依法履职:积极追赃挽损,血汗钱变 “真金白银”

温江区检察院受理此案后,高度重视。考虑到农民工工资长期拖欠,群体意见较大,检察官多次提讯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律师意见,开展释法说理工作,促使犯罪嫌疑人深刻认罪悔罪,并委托亲属全力筹集资金支付拖欠工资。​

办案检察官没有局限于 “就案办案”,而是联合人社、住建等部门成立专班,逐笔核对账目、逐人核实工时。在他们的努力下,仅用两周时间就厘清了 420 万元无争议工资明细。2024 年 6 月,温江区检察院启动 “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进行司法确认,确保工资优先发放,实现了 “调查 + 调解 + 执行”全链条闭环,让农民工的 “纸上权益”迅速转化为 “真金白银”。​

机制创新:提存公证解难题,争议款项有保障​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某施工组与劳务公司存在 30 余万元的结算争议。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检察官多次组织建设方、承包方和农民工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2024 年 9 月,温江区检察院首次运用 “提存公证” 机制,引导劳务公司将争议款项提存至公证处账户。​

“这笔钱会专户监管,案件结案后,农民工可以凭合法有效的协议或法律文书直接领取,余下的资金会返还劳务公司。” 承办检察官介绍道。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农民工的潜在权益,又避免了劳资争议长期悬而不决,推动了矛盾的实质性化解。​

溯源治理:筑牢法治堤坝,从源头防欠薪​

温江区检察院以个案办理推动类案治理,2024 年 11 月向相关管理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该区完善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管理。通过进一步优化农民工工资专户人工费拨付制度,严格推行农民工工资总包直发模式,由施工总承包单位通过专用账户直接将工资发放至农民工本人银行卡,实现了工资发放全流程线上留痕、穿透式监管。同时,引入智慧数字监管系统,实时监测工资专户资金流向,从源头扎紧了 “钱袋子”。​

“农民工工资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民生考卷。”温江区检察院检察长表示,“温江检察将持续深化 ‘根治欠薪’专项行动,通过支持起诉、检察调解、行刑衔接等多元手段,让劳动者不再‘忧酬烦薪’,用检察温度守护万家灯火。”

此次温江区检察院成功助力农民工追回欠薪,是其积极履行检察职能、保障民生权益的生动实践。未来,温江区检察院将继续发挥检察力量,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