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民之所盼,稳定是发展之基”,在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越西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紧紧围绕“建机制”、“抓源头”、“强阵地”三个方面,全力保障全县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老百姓到“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咨询
建机制、高位推动,实现矛盾化解一体统管。越西县高度重视“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及时在县委常委会上传达省、州专项治理会议精神,县委书记亲自召集5次专题会议,亲自研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事项,亲自安排部署专项治理相关工作,要求部门及乡镇负责人每周须向县委和政法委报送风险手书“周清单”。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几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全面加强对“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了由县委领导、政法牵头、部门和乡(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体系。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越西县“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分工方案》,进一步明确专项治理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及具体措施,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督,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抓源头,突出重点,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和法治化水平,强化“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着力打造县、乡(镇)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对各类矛盾纠纷开展拉网式、地毯式、起底式排查,尤其针对婚恋家庭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要逐类进行摸排化解。自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1720件,化解成功1715件,化解率为99.7%;排查重大风险隐患13条,已全部化解。加强重点人群严管严控。强化对社区服刑、刑满释放、吸毒、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病患者、“三失一偏”、信访等重点人员的服务管理,严格落实管控责任和措施,强化强制医疗、定期走访、帮扶救助心理干预等各项措施,防止失管漏管。目前,全县重点人群均落实“一人一档一策”管控措施,无脱管、漏管人员。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加强对人员密集区域、歌城、酒店、火锅店、烧烤店等区域的巡逻防控,严格落实武装巡逻和“135”快速响应机制,建立重大节日、敏感时间节点公安武警联合执勤巡逻机制,切实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查处率,最大限度挤压犯罪活动空间,防止恶性案件和极端暴力案件发生,强力整肃社会面管理秩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自开展专项治理以来,公安与武警联合执勤巡逻4次,投入警力750人次,出动警车45台次,落实巡防巡控措施场所和部位数169个,检查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192个,在街面及时化解矛盾纠纷10余件。
城关派出所、德古调解等联合协调婚恋纠纷中
强阵地,整合资源,实现矛盾纠纷一站调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由法院、公安、检察院、司法、信访等部门轮岗坐班,及时受理、流转、调处矛盾纠纷和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热心接待群众,便捷、高效地服务群众,实现对群众各类诉求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服务”。中心采取常驻、轮驻或随驻的方式,选派精干力量入驻,实行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信访接待、法律服务、诉讼服务、矛盾调解等服务,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变,大幅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与质量。自“一站式”化解中心成立以来,共化解信访案件15起,提供法律服务10人次,德古调解案件907件,群众对纠纷化解满意率达100%。
聚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今年6月底,越西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包括“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将入驻新的办公大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筑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投资近3000万元。届时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将整合综合服务、法律服务、权益保障、社会工作,实现“牌子挂起来、平台搭起来、部门驻进来、机制建起来”,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目前,项目已进入设计装修阶段,建成后将极大提升越西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功能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越西县委书记向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介绍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办公场所
下一步,越西县将持续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新机制,争取更多的基层治理功能进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持续在矛盾风险隐患排查化解、重点人群管控、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上下功夫,推动“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越西政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