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强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文/图
阳春三月,正是春耕备耕的黄金时节。然而泸县太伏镇的两户村民却把心思放在了两家土地边界争夺上,太伏镇综治中心了解到这起纠纷后,迅速流转到有关部门并组织人员进行调解,很快两家人在综治中心的帮助下,握手言和……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太伏镇已成为常态。
作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太伏镇近年来创新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能解万家忧”,探索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近年来,该镇依托镇综治中心建设“一站式”解纷平台,丰富线上线下解纷服务,有效破解了基层矛盾纠纷主动发现不力、解纷资源分散、数据汇聚单一等难点堵点问题,矛盾纠纷排查和分析研判持续深入,化解矛盾、防范风险整体质效实现有效提升。
“多中心”变“一中心” 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
一走进综治中心,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的奖牌以及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接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代表(太伏镇代表位列其中)的合影映入眼帘,两块显眼的“金字招牌”充分展现了这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引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取得的成就。
这里没有冷冰冰的办事窗口,取而代之的是温馨的调解室、敞亮的接待室。"我们这里就像是一个'解纷超市',群众有什么问题,进来就能找到对应的'商品'。"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形象地介绍道。据了解,该中心整合了纠纷调解室、法律服务站等9个功能室,社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以多种方式派员常驻,16个镇属站所因需随驻。同时,还吸纳了镇村法律顾问、平安志愿者、“五老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
此前,一起复杂的工伤赔偿纠纷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机制的优势。太伏镇王湾村村民陈某新建农房,由李某承建,李某雇佣张某等人施工,张某在施工过程中不慎坠落造成腿部骨折,就医产生大额医疗费用,张某家人因急需医疗费情绪激动,为避免矛盾升级,
综治中心掌握信息后,迅速召集镇社治办、司法所、村建中心等部门会商,组织人员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张某协调收集就医相关资料,很快,张某在县法院、人社局的指导下进行了伤残鉴定,初步核算出经济损失。随后调解中,通过多部门情理法并举的耐心调解,最终三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李某、陈某分别一次性赔偿张某医疗等费用3万元、1.5万元。
“要是放在以前,这种纠纷要花很长时间。”参与调解的人员介绍说,"现在我们实行'接单-分流-调解-司法确认-回访'的闭环管理,平均5天内就能解决问题。“数据显示,通过”多中心合一"改革,太伏镇矛盾纠纷化解率从2018年的83%提升至现在的99.5%,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更难得的是,五年来全镇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该镇实现了警情同比下降20%。
“最强小脑”精准研判 赋能基层治理
来到中心的社会治理智慧化指挥中心,一张大屏呈现了整个太伏镇基层治理平台,这里集合了天网、雪亮工程、慧眼工程等视频资源,辖区各重点地段要道都能查看,辖区所有上报的综治信息都汇集于此,所有信息在这里经过研判后,便会分流处置,“事件办理的过程,结果都会留痕,还会进行回访,形成闭环,以尽可能的高效率解决群众的困难……”综治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记者采访当天,值班员正在处理一条由“十户联治”信息员上报的治安线索:“张枣村发现一个治安隐患,请求综治中心处理”。说起“十户联治”的模式,在这里是按片区设立1名信息员,以积分奖励的方式,发动群众收集综治信息,“我们将综治信息分成了5-20分4个等级,根据上报的信息类型和重要性,进行相应的积分奖励,积分可以在购物时兑换。”
“科技再先进,也少不了用脚步丈量民情。”太伏镇政法委员冯楷介绍,每月最后三天,太伏镇全体镇干部下沉走访收集的民情民意,了解群众的需求,通过信息的反馈、汇总、分析,从而更精准地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冯楷说,“多年的基层工作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要让老百姓满意,做到真正为老百姓解决困难,首先就是要始终坚持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群众着想。”
基层治理不是冷冰冰的管理,而是有温度的服务,如今,“有困难找综治中心”已成为太伏镇群众的口头禅,这个“一站式”解纷中心正在用实实在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描绘着基层善治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