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依卓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因被执行人康某拒不如实申报财产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决定对其司法拘留十五日!”近日,旺苍县人民法院在执行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对存在侥幸心理的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有力维护司法权威。
2022年1月29日,魏某通过二手交易平台与康某达成协议,以29000元购买二手摩托车。双方约定先支付26000元,余款3000元待过户后结清。时值春节假期,车辆过户手续未能及时办理。节后协商期间,康某以“需将车辆移交门店”为由拖延,并口头承诺7日内完成过户。但直至第11天,魏某前往指定门店查询发现,康某既未转交购车款也未与门店建立劳动关系,方知遭遇骗局。
经旺苍县人民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康某自2022年4月起每月支付500元。但截至2024年12月,康某分文未付,魏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通过全国法院执行查控系统查询发现,康某名下16个微信账户均无可供执行财产,预留联系方式亦全部注销,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执行法官经深入调查发现重要线索:康某实际仍在某二手汽车城从事抵押车买卖,其微信朋友圈频繁发布交易信息,存在明显逃避执行行为。
在申请执行人配合下,执行团队经过连续多日摸排,最终在二手汽车城成功控制康某。面对法院传唤,康某仍谎称“生活困难、无履行能力”,拒不申报真实财产状况。但执行人员依法搜查其手机发现,其微信账户存在多笔大额资金往来记录,且频繁进行网络游戏点卡消费。
针对康某虚假申报财产、刻意隐匿收入的行为,旺苍县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司法拘留15日的决定。目前,该院正进一步深挖被执行人财产线索,若查实其存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