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粼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熊勇
时间:3月6日
人物:眉山市公安局东坡区分局苏祠派出所下大南街、下西街警务室社区民警刘春梅
8:00,苏祠派出所调解所在辖区的一起纠纷。
8:33,纠纷处理完毕,立即赶往三苏祠进行例行安全检查。
9:17,从三苏祠出来,开始纱縠行的日常巡逻。
这是刘春梅的工作日常,其实,只要不是特殊情况,每天对三苏祠的巡逻都是在开门迎客之前进行。
是三苏祠守护者 也是“眉山形象代言人”之一
三苏祠是眉山的名片,城市的瑰宝!作为守护者,刘春梅深知肩上的重担:“展现眉山形象,始终保持微笑服务!”一年四季,她都要求自己做到警服整洁,身姿挺拔,眼神坚定而温和,整个人要精气神十足。
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她对三苏祠的安全检查工作都做到在开门迎客之前,即时头天刚刚值了夜班(平时19:00—22:00,春节19:00—凌晨1:00),第二天照常雷打不动。刘春梅深知,作为社区民警,自己肩负着守护游客安全和文化古迹的双重重任。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近年来,三苏祠的游客数量激增,对安全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2013年担任社区民警以来,印象中,三苏祠里,发生冲突的事只有一件,那是2019年,有一次,一名男子带着一家五口来游玩。在检票入园的时候,因为两位年满60岁的老人没有出示相关证件又没有购票而引起口角,由于出言不逊与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工作人员胳膊脱臼。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男子赔偿了医疗费。
更多的是帮助群众的暖心故事。节假日时,三苏祠里人来人往,一次,一位小朋友在人群中与家人走散,急得大哭起来。刘春梅第一时间发现,她快步上前,蹲下身子温柔地安慰孩子:“宝贝不哭,警察阿姨帮你找爸爸妈妈。”她一边轻声安抚,一边通过对讲机联系同事,在调取监控后,很快帮孩子找到了焦急万分的父母。家长感激不已,刘春梅只是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出来玩,一定要照看好孩子。”
熟读东坡诗词 “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为三苏祠的平安守护者,刘春梅意识到自己不仅要展现民警良好的外在形象,更要有三苏家乡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气。她开始有意识的阅读东坡诗词,了解三苏生平故事,除了平时向三苏祠里的讲解员学习,还自己购买唐宋诗词、苏轼诗词相关书籍:“感觉如果不能随口说几句三苏诗词,守护三苏祠的自信就不足!”
自2013年调任以来,刘春梅已经能熟练背诵苏轼诗词50首左右,名言警句更是信手拈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社区警务室也负责映天学校和苏祠中学的安保工作:化解纠纷、防火防盗,法治宣传及每月定期的安全检查。
每次去学校做法治宣传教育,她都会精心准备,特别是有关三苏家风家教的故事,苏轼和苏辙兄弟俩相亲相爱的故事。在宣讲中,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要做遵纪守法、正直善良的人。
家风代代相传 女儿是未来的“三苏祠讲解员”
受到妈妈的影响,刘春梅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古诗词,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和老公利用假期带着女儿去三苏祠游玩,欣赏三苏字画,诵读门牌上三苏的名言警句。女儿虽然不懂,但觉得好玩,也跟着念。
平时,一家三口的家庭娱乐活动中,最喜欢玩飞花令,最长的时候能说到30多句。这种娱乐方式已经深入到每个家庭成员的骨子里,如今,女儿已经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了,当一家子到公园玩的时候,晚上散步的时候,都会大家一起背诗,成语接龙,有趣又好玩。到目前为止,女儿能背1000多首古诗词,而且坚持每天去东坡书院打卡,背一首古诗词。
去年,在全省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的活动中,女儿获得了特等奖。在眉山市举办的《眉山故事少年说》的东坡赛区复赛中,女儿通过讲述妈妈在工作中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成为群众心中的光的故事,在女儿心目中,妈妈就是她心里的灯塔,那束耀眼的光。动人的故事,感人肺腑的讲述,让女儿获得第四名三等奖的好成绩。
“如今,女儿正准备申请成为三苏祠小小讲解员呢!”刘春梅满脸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