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工伤纠纷,调解室里两小时言和 三台县一站式“解纷超市”解开群众“千千结”

  
2025-03-05 11:42:17
     

陈欢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马超

“没想到事情可以这么快解决,下午我就能安心去成都面试了!”时隔两年, 这场始于2023年因劳动关系确认、工伤赔偿引发的漫长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迅速落下“休止符”,悬在小吴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2月27日上午,在三台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小吴与昔日的老板龚先生握手言和,在调解员的组织下签署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图为签署调解协议书)

一波三折,纷争历时18个月心结难解

据小吴介绍,自己曾在一家婚纱摄影店上班,2023年9月5日下午,小吴与同事出外勤时意外摔倒导致骨折,后被送往三台县人民医院救治。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否应当认定工伤?小吴与龚先生出现巨大分歧。历经劳动仲裁、人民法院一审、二审程序,最终人民法院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2024年8月,三台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认定为工伤。但摄影店龚先生不服,又于2025年2月提起了行政诉讼……

在调解员王华看来,“这起纠纷棘手之处在于,经过前期法律程序,相关事实基本查明,但因用工方对于工伤责任认定存疑,不具备洽谈协商基础,导致纠纷始终难以化解。”

程序快速流转,多元化解更加暖心

此时,据事发已过去18个月,纠纷之路,望不到头,小吴与龚先生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双方心结难以消解。

在得知县上成立了“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后,双方决定于2025年2月27日上午来到了这里。调解员王华庚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调解现场,调解员一方面查阅过往涉诉材料,理清了纠纷来龙去脉,初步划定协商范围。另一方面,采取背靠背调解方式,心理咨询师一边注重双方的情感疏导打开双方的心结以及调解员的法律释明,最大程度降低当事人抵触心理,引导理性沟通。大约两个小时后,双方就方案达成一致,现场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后,资料同步流转至“一站式”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启动“一站式司法确认”程序,承办法官现场审查协议,现场制发裁定书,小吴与龚先生最终握手言和,这漫长的纠纷至此尘埃落定。

在小吴与龚先生看来,相比打官司来说,此次在一站式中心的诉前调解,耗时更短、降低维权成本,真正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

机制创新,为群众量身定制家门口的“解纷超市”

群众诉求“进一扇门,解百般事。”这正是三台县成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宗旨。随着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业态种类多样,矛盾纠纷更加多元化,近年来,三台县立足县情,积极打造“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阵地,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和“常驻、轮驻、随驻、共建力量入驻”以及会商研判、联席会议等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形成矛盾纠纷受理、调处、反馈全流程工作闭环。

据三台县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通过资源整合、健全机制,目前已入驻11个行业调解组织,法律咨询专家13人,心理咨询专家5人,自“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各类事件249件800余人次,现场处理件18件,交办督办56件,信访类109次,主要为邻里关系纠纷、边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资经济纠纷等,有效解决传统矛盾化解机制中群众“多头跑、重复跑”的问题,实现基层矛盾纠纷从“被动应对”到“源头解纷”转变。

打造调解品牌,发挥余热映照初心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调解员王华从事基层司法工作26年,有着丰富经验与专业素养,先后荣获省、市“人民调解先进个人”“维护稳定先进个人”“个人三等功”等荣誉。“老百姓有难题来找我就是信得过我,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是当事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纠葛,只要我们用心倾听、用情沟通,就能在细微之处化解矛盾,在点滴之间促进和谐”,王华说。

发挥余热,映照政法干警的初心使命,在三台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余热映初心”调解室格外显眼,调解员王华正是这里的一员。据悉,近年来,三台县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打造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室品牌。县委政法委统筹整合政法系统的力量资源,把“余热映初心”调解室设立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用余热激活“平安细胞”。

“既是退休政法干警、也是老党员,他们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法治宣传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宋红春说到,自“余热映初心”调解室入驻以来,化解群众纠纷18件,接受法律咨询66人次。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