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近日,金牛法院执行局的何金伟法官团队遇到了一起复杂的“案中案”:当事人崔某同时陷入“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双重身份……
案情回顾:
崔某诉冉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法院判决冉某向崔某归还40万元本金及利息。同年12月,成都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诉成都某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崔某承揽合同纠纷一案,法院判决成都某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向成都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支付200980元印刷费及利息,崔某承担连带责任。生效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上述两案的被告均未履行。于是,崔某与成都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僵局现转机
崔某与冉某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由何金伟法官团队负责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何法官发现被执行人冉某与案外人杨某按份共有一套房屋,且该套房屋存在大额抵押,即使处置了该套房屋,崔某的债权也无法实现。除此之外,冉某无其他任何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执行陷入僵局之际,崔某突然找到何法官。
“何法官,我在法院还有一件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说是若再不履行就要扣我的工资卡,卖我的房子。该案申请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杨某就是冉某的丈夫,而且冉某本身也是该公司的股东,这两起案件的债务能不能相互折抵?”听完,何法官似乎找到了该案的突破口,立即通知冉某到法院。
刚柔并济破困局
一开始,冉某态度十分强硬,明确告诉何法官她现在没有钱,履行不了。
何法官严肃地问道:“成都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杨某和你是什么关系?你知道成都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申请执行成都某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崔某承揽合同纠纷的案子在法院执行吗?”
冉某不以为意:“夫妻关系,知道,但这个案子跟我的案件没有任何关系。”
何法官又问:“崔某向法院申请债务折抵,你是否同意?”
冉某斩钉截铁地说:“不同意,我的案件跟另一个案件是相互独立的。”
何法官停顿了一下:“对于你的案件,你准备如何履行?”
冉某依旧是那份说辞:“反正我没钱,房子你们处置了也没用。”
鉴于冉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何法官遂决定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正当何法官准备对其宣读拘留决定书时,冉某突然改口称其丈夫已经在来的路上,夫妻双方将与对方商谈债务折抵的事宜。
终于,在崔某、冉某、杨某的多轮博弈下,三方当事人同意将两起案件相互折抵20余万元,未足额清偿款项由冉某以物抵债,最终该案以执行和解结案。同时,对于冉某不如实申报财产的行为,法院对其作出了罚款 2000 元的决定。
面对被执行人冉某的拒不配合,何法官精准把握“债务折抵”突破口,在司法拘留的震慑与多方博弈的交锋中,最终促成三方达成执行和解,既实现债务折抵,又以罚款惩戒维护了司法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