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后帮电信诈骗团伙转移赃款 获刑

  
2025-02-21 11:08:17
     

2024年,应届毕业生小唐(化名)因求职心切,在某网络平台看到一则“高薪客服,月入过万”的招聘广告。面对诱人薪资,他未核实公司资质便匆匆入职。然而,工作内容实则为电信诈骗团伙转移赃款。短短两个月内,小唐经手转账金额超百万元,直至被警方抓获。最终,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检察官剖析:为何年轻人屡成电诈“工具人”? 

1. 求职焦虑下的“侥幸心理”:毕业生急于自立,易被“低门槛、高回报”话术蒙蔽,忽视风险。

2. 法律认知盲区:许多年轻人误以为“不直接骗人就不犯罪”,实则参与洗钱、提供银行卡等行为均属共犯。

3. 诈骗集团精准围猎:犯罪分子伪装正规企业,以“岗前培训”“话术模板”进行洗脑,逐步诱导犯罪。

检察官支招:求职避坑指南 

查资质:入职前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验公司信息,警惕异地办公、合同不规范现象。

辨陷阱:凡要求“代转账”“代购”“刷流水”或上交银行卡、身份证的岗位,立即拒绝并报警。学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确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仍协助转移,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每一次转账都可能成为犯罪的帮凶,每一张银行卡都可能敲响人生的警钟。求职路上,请牢记:守好法律底线,方能走稳人生之路。如遇可疑招聘信息,可向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进行咨询。

林祺钦 吴薪莹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