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敏 四川法治报记者 牟廷河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我把蛴蟆送下河……”2月11日,农历正月十四,一年一度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蛴蟆节”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嘉陵区和西充县3地10镇隆重上演。
18:30,随着一阵激烈的锣鼓开场、龙狮共舞,“送蛴蟆”仪式正式开始。村民们抬着竹条和纸张扎成的巨型“蛴蟆王”开路,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各地群众手举点燃的“蛴蟆灯”跟进巡游。巡游路上,男女老少一起唱起歌谣《送蛴蟆》,浩浩荡荡的队伍犹如一条火龙照亮乡村田野。当游行队伍行进到河边时,鼓乐齐鸣、鞭炮炸响,烟花漫天。村民们首先将巨型“蛴蟆王”投入火中焚烧,参加巡游人们也将各自的“蛴蟆灯”插入土中或投入火中焚烧,象征着送走“瘟神”,这一年必将风调雨顺、年丰人和。
作为南充人春节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蛴蟆节”这一民俗节会,至今已延续了300多年。为确保“蛴蟆节”活动顺利进行,南充市公安局组织顺庆、嘉陵、西充等地公安机关,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克服本届“蛴蟆节”点位多、规模大、时间跨度长、风险等级高等不利因素,精心制定工作预案,提前发布交通管制信息,全力做好交通疏导、现场守护、巡逻防控等各项安保工作。
2月11日上午11:00开始,嘉陵区三会镇就陆续开展民俗表演巡游、文艺汇演、万人齐送“蛴蟆灯”等活动。上午9:00,市公安局嘉陵区分局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三大队150余名警力就已经提前到位,会同党委政府工作人员,规划好停车区域,指挥车辆有序停放,值守汇演和巡游的各个点位,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安全。
18:30,顺庆区共兴镇的“送蛴蟆”仪式正式开始,共兴场镇早已汇成一片红色的欢乐海洋。记者在现场看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四大队民警提前对国道G212线共兴段进行交通管制,市公安局顺庆区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一字排开,走在巡游队伍最前面,引导队伍有序通行。在由国道转入场镇后,由于游行人数众多,为确保安全,现场指挥部决定采取分时段放行的方式,引导巡游队伍有序行进。
“小心脚下,注意安全!”巡游途中,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民警和工作人员值守。当地党委政府提前在巡游路上安装巨型灯组确保照明,同时完善沿途的安全设施,在桥梁上设置护栏,在巡游终点开辟集中祈福场地,以确保数万只“蛴蟆灯”安全投放。值守过程中,民警用警用大喇叭时刻提醒着巡游的人们。有的路段光线不足,民警还打开警用手电筒为群众照亮行进道路。沿途值守的民警辅警肩上,那闪烁的红蓝肩灯,让“送蛴蟆”的人们更多了一份安心。
20:00,随着各地“送蛴蟆”巡游活动圆满结束,“蛴蟆节”活动也落下帷幕,游客们陆续开始驾车乘兴而归。而此刻,交警们的考验才真正到来。由于大量车辆涌入,当地党委政府设置的临时停车场爆满,国道乡道两边也都停满了车辆。交警们只得坚守路口,通过标准的手势和耐心的劝告,疏导车辆有序通行,确保不发生大面积、长时间拥堵。
20:34,嘉陵区里坝镇金龟寺村公路上,一辆轿车突然在行驶途中突然熄火。在此执勤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三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盛溟带领辅警张陌文、刘刚、苏博等人赶紧上前,将车辆推移至路边,以保障后续车辆正常通行。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在共兴镇“送蛴蟆”巡游点位执勤的市公安局顺庆区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张奇,在地上发现一部被群众遗失的手机。张奇捡起来一看,手机壳里还有100元现金。在大声呼喊“谁的手机掉了”数次无人应答后,张奇通过对讲机将情况报告指挥部,将手机送到共兴派出所,让民警对失主进行查找。
“‘蛴蟆节’活动安保顺利完成,大家辛苦了!”22:00许,人流、车流终于安全渐渐散去,喧闹的乡村慢慢恢复宁静。伴随着对讲机里传来各地的情况汇报,指挥部下达“撤离”的命令。坚守在“蛴蟆节”岗位上的南充公安民警,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向着家的方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