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案件“百日攻坚”:以执破融合提档,以繁简分流加速

  
2025-02-11 10:22:09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2024年,成都市郫都区法院以“快审快结”模式审结一批破产清算案件,从立案到终结程序均在100天左右,真正实现了以司法利剑精准清理市场“沉疴”,以司法速度激发市场活力。

“休眠企业”的司法终章

四川某餐饮公司于2008年成立,后续因经营不善,陷入债务危机。成都某影院公司系上海某文化传媒公司全资子公司,自2021年起长期“停摆”,沦为“空壳企业”。2024年6月,在“执破融合”改革基础上,郫都法院裁定受理一批“执转破”案件,其中就包含这两家公司。案件审理过程中,郫都法院利用执行阶段财产查控的成果,指导管理人快速完成对于企业资产情况的全面调查。同时,在第一时间将破产企业涉诉情况、已知债权人的联系方式及债权金额等基本情况提供给管理人,尽可能缩短管理人的调查时间,以及已知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时间,为管理人履职提供最大便利。2024年9月,两起破产清算案件均在三个月左右顺利审结。

“三无企业”的快速出清

郫都法院坚持将三无企业强制清算等简单案件纳入快速审理轨道。在2024审结的两起强制清算案件中,在调查确认被申请强制清算企业处于“无产可破”状态的前提下,郫都法院参照适用破产简易程序,通过简化审判组织、简化送达方式等举措高效完成债权确认、公告送达等程序,均100天内在快速裁定终结破产程序。

“简案快审”的司法智慧

郫都法院以“简案快审”破梗阻,通过繁简分流,打破繁冗程序壁垒,实现以司法力量促进市场“新陈代谢”,让资源要素向优质主体流动。

在速度提升的基础上,郫都法院以“程序正义”守法律底线,即便“零资产”的“三无”企业,也必须通过规范的破产程序充分厘清债权债务关系,为市场主体划清“法律红线”,避免市场主体的无序退出衍生不必要的次生风险。

破产案件的意义不仅在于经营不善的企业有序快速退出,更是通过“小案件”传递“大信号”,向企业经营者提出新要求,倒逼企业合规经营,减少市场“挂名空壳”“躺平失管”等乱象,推动构建“优胜劣汰”的健康生态。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