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02-08 15:51:42
     

肖盛雄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

2月8日,德阳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社会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推动德阳全市上下形成共抓社会工作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按照党中央和省委要求,德阳迅速完成市、县社会工作部门组建、全面履职,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高水平探索德阳社会工作推进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社会工作平台建设导则》,并在全省推广;高质量推进基层治理“十大微改革”工作,相关做法受到上级肯定。目前,德阳持证社会工作者已增长到3414人,实名注册并参与服务的志愿者人数超过74万人,服务时长累计达366.7万小时。

一是党建领航,新“心”向党,汇聚促进改革发展的强劲动能。创新实施“党建惠企”“党建暖心”“党建提能”三大行动,扎实推进“暖心能量站”建设,全市搭建“暖心能量站”100个。各行业主管单位始终坚持“管行业就要管党建”,持续推动党建工作落地见效,正重点在“建、管、用、扶、服”上下足功夫、协同发力。持续深化“两个覆盖”,“专精特新”企业党组织覆盖率首次实现100%,发放“红色信贷”3.1亿元,落实“红色保险”192户,减免保费386.6万元,保障金额405.4亿元。

二是强基固本,多元共治,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去年年底,创享美好德阳“零距离”工程启动仪式举行,幸福邻里系列活动温暖发布。该工程是德阳聚焦基层治理打造的一项“暖心”工程,将集中两年时间,围绕“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3大行动,通过11项举措,推动创享美好德阳“零距离”工程落地见效,已为群众办好事办小事累计达1.3万件。县域板块基层治理多元共治特色做法不断涌现。

三是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社会工作作用充分发挥。德阳通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好“四下基层”制度,统筹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上信箱、“好德行”(川善治)等征集平台,畅通和拓宽汇集社情民意的渠道,及时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56个志愿服务组织围绕应急救援、科学普及、扶危助困等领域,实施志愿服务项目8038个;依托德阳市慈善联合会,建成村(社区)慈善基金206支,募集资金365万元;联合四川开放大学成立全省首家国民教育序列“德阳社会工作学院”,线下举办“德邻+”培训班20期,线上组织万人参与“耘课堂”网络培训,围绕社区治理、“两企三新”、志愿服务等开办德阳社工大讲堂10期。同时,举办志愿服务大赛,集中展示10项志愿服务成果,发布100个志愿服务项目,表扬了一批志愿服务先进;优化“好德行(川善治)”数字治理平台,增设志愿服务“抢单模块”,推广以居民点单、中心派单、集中抢单和积分晒单为内容的“抢单制”。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德阳整合多个部门资源,已建成社工站(室)283个。今年1月,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工程学院共建“田野课堂”德阳教学基地,双方围绕治理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实践等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实现“校地共建、产学共赢”。

会上,德阳市委书记刘光强要求德阳全市上下,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准确把握德阳社会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德阳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坚决扛牢做好社会工作的政治责任,扎实履职尽责,勇于实践探索,不断推动新时代德阳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辑:张晓雨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