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郁郁青山、伟人故里,在这片充满信仰的法治热土上,孕育了一支别样的法院队伍——广安市广安区协兴家事法庭,她们又被称协兴女子法庭。
协兴家事法庭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坐落在小平故里协兴镇,现有7名女干警,其中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3名、法警1名。
协兴法庭始终坚持以“家、和、德、法”的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了广安区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和专注,积极发挥青年干警的阳光和热情,不断探索家事纠纷解决之道,倾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庭,全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助力基层稳定和乡村振兴。
坚守创新理念,家事审判改革见行见效
“法官你好,我们社区有个小女孩情况复杂,现在没法上户口、打疫苗,我们该怎么办?”牌坊社区的工作人员十分焦急地来电询问。在该申请变更监护人纠纷一案中,2015年出生的小女孩小茜(化名),父亲因贩毒入狱,同时又被母亲抛弃,面临着无人抚养的情况。协兴法庭在受理该案后,通过特别程序,于立案第二日作出变更监护人的判决,并联合妇联、公安、民政、办事处,将小茜的户口登记在居民委员会名下,由居委会担任监护人,小茜也由镇上一对和善的年轻夫妻代养,在适应性跟着代养妈妈生活几个月后,小茜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了新的家庭,开始了新生活。2022年7月,到了小茜入学的年龄,在法庭与民政局的帮助下,代养父母成功将小茜收养,至此,小茜终于有了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家。
该案件仅仅是协兴法庭切实推动“2+2+1”联动工作法和“五层递进”化解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协兴法庭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改进审判工作、提升审判实效、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发扬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地践行“调解优先”原则,丰富调解方式,探索构建了“二分类创新理念、二阶段协同发力、一张网全面服务”的“2+2+1”联动工作法和源头治理、多元共治、诉前调解、司法调解、诉讼裁判“五层递进”化解工作法,2018年以来共化解家事纠纷3000余件,其中诉前调解纠纷590件,多元化解纠纷52件,委派调解纠纷388件。
坚守为民情怀,司法服务群众温暖温情
去年6月,协兴法庭举办了一场以“学法零距离,与法共成长”为主题的法庭开放日活动,邀请辖区学校50余名学生代表走进法庭,零距离感受审判流程及法律文化,为他们呈现了一场生动活泼的普法教育课。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明白了固定证据,懂得了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我们应该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同时也让我们以后能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去面对类似情况”。学校带队老师也欣喜地表示,此次零距离接触法庭,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法律的神圣庄严。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必将在他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自觉地学法、知法、守法。
近年来,协兴法庭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审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添惠民、利民、便民举措,切实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主动开展“法庭进乡村”“法官进园区”“法治进校园”“法庭开放日”等法律宣传活动,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组织到社区、市场、学校等场所开展专题法治宣传39次,开展巡回审理75次,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到庭观摩300余人次,辖区群众对法庭工作满意度不断上升。
坚持高效司法,重点质效指标晋级晋位
“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至上,是我们开展家事审判工作一以贯之的原则,为群众提供多形式、多途径、人性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方案就是我们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体现”协兴法庭庭长杨珊这样说道。
近年来,协兴法庭坚持把案件质效作为审判工作的生命线,严格依法办案、规范审理、高效结案,不断提升案件审理工作水平,切实推进家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法庭工作质效长期在院内名列前茅。2016年以来,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平均低于0.14%,领跑全市人民法庭。家事案件调撤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调解和好率达41%,一审服判息诉率均超过99%,居全市法庭前列。今年法庭切实落实均衡结案管理,1-7月份,均完成了均衡结案任务,平均审理天数仅17.75天,低于全院平均审理天数22.09天。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协兴法庭的每一份荣誉,都诠释着司法为民的执着与担当,铭刻着日复一日的奋进与拼搏,承载着历代协兴干警锲而不舍的坚守和信仰。
千里之行,基于跬步,万里之船,始于罗盘。协兴家事法庭将以更加踏实、务实、求实的作风,厚植为民情怀,深耕家事改革,奋力打造四川版家事纠纷化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