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是全省最大的二手车市场聚集地区,现有经营主体1800余家,年交易额超650亿元。在成交量大、产业繁荣的背后,二手车买卖合同、交易过户等矛盾纠纷多发易发,争议内容复杂、涉及主体多元,矛盾转化升级的风险不容忽视。2024年以来,成都市双流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二手车领域矛盾纠纷“一站式”专业调处中心,打通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最后一米”。中心运行以来,受理办理的矛盾纠纷一次性调解成功率超95%,件均调解时间仅需30分钟,调解效率、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坚持“多方协同” 整合“多部门”集成为“一中心”
联动“聚合力”。整合政法各单位和人社、商务等部门力量,靠前下沉二手车市场,实现多部门集中办公、集成服务,“握指成拳”破解二手车领域矛盾纠纷多发、涉及专业性知识面广、冲突激烈等现实难题。源头“防风险”。中心设置消费纠纷调处室、速裁法庭、暧心驿站、平安双流工作站等共计11个功能室,集成提供矛盾纠纷调解、心理健康服务、法律咨询宣传等综合服务,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集成“优服务”。统筹入驻部门力量,常态深入二手车市场开展诉求收集、意见征集、政策咨询和普法宣传等工作,以优质高效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收集并成功办理“将二手车纳入汽车消费奖励补贴范围”等诉求30余件。
坚持“多线响应” 推动“多纠纷”调处在“一中心”
做实“常态响应”。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方式,常态选派10名相关单位业务骨干进驻中心,专业专职从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有效提升“一站式”中心规范化运行能力和防范化解矛盾纠纷质效。创新“呼叫响应”。按照“平战结合”要求,在重要敏感节点或遇到突出矛盾纠纷时,通过“按需呼叫”,紧急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专业调解组织、心理咨询人员等共同参与矛盾调处。实现“全时响应”。依托二手车市场“12315消费维权站”和属地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值班人员力量,做实做细“八小时”外、节假日期间矛盾纠纷调处,为交易双方及周边群众提供7×24小时“随呼随应、速接速办”的调处服务。
坚持“多维联动” 实现“多诉求”止步于“一中心”
精准精细”受理。全流程完善群众诉求的登记、受理、办理等工作,设立接待窗口,集中受理纠纷调解、诉讼仲裁、心理咨询等事项,并对反映诉求初步核查和研判分析,帮助理清思路,找准问题症结。 “分层分类”办理。按照“抓早抓小、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原则,中心根据诉求类型和特点,将受理的矛盾纠纷引入“一站式”中心分流办理,各派驻部门按职能及时响应或联动参与调解;对于调解不成的,依托“e法庭”和入驻法官,引导进入司法程序,推动调处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高质高效”化解。针对争议复杂、冲突激烈、当事人偏执等情况,组建联合调处专班,变“单一作战”为“集中会诊”,实现“快处快调”;针对二手车交易涉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情况,建立由藏族、彝族调解员等参与的民族调解队,发挥“懂习俗、通语言”等优势,帮助说清“法理、事理、情理”,避免矛盾纠纷转化升级。
坚持“多向发力” 实现“多乱象”整治于“一中心”
严厉“打”、促稳定。整合治安力量和资源,聚焦二手车市场及周边打架斗殴、寻衅滋事、街面侵财案件多发频发等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二手车行业违法犯罪行为。联手“治”、除乱象。发挥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下沉优势,针对虚假宣传、欺诈消费等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治理,排查整治行业乱点乱象52个,以次充好、虚假宣传、套路贷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从严“防”、保安全。依托平安双流工作站,推进全覆盖、规范化设置二手车市场警务站(室)6个,建立专属网格6个,建成最小应急单元213个,切实加强风险排查和巡逻防控,着力提升防范化解风险和应急处突能力。
(双流政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