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安泰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都江堰法院供图
近日,一起因修车费用引发的纠纷在都江堰法院执行法官不懈努力下,以双方和解方式圆满解决,不仅维护了法律尊严,而且传递了人文关怀。
据悉,该案被执行人是一位货车车主,因修车后未能按时支付费用,遂与修理厂达成了分期付款协议。然而,货车车主并未按约履行分期付款义务,导致修理厂将其诉至法院。法院依法判决后,司机依然未能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案件进入执行阶段。
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扣划被执行人银行账户资金,但与执行金额差距较大。随即执行法官赶赴马尔康市梭磨乡某村被执行人家中,准备对涉案车辆进行扣押。经过实地调查得知,货车是被执行人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一旦被执行变卖,将导致其家庭失去生活依靠而返贫。故执行法官采取人性化执行方式,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和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修理厂同意仅收取修车的成本费用,自愿放弃剩余案款;被执行人当面支付了和解协议约定款项,该案至此顺利执结,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据介绍,都江堰法院在执行工作开展中,始终坚持“如我在诉”理念,不断优化执行方案,争取双方利益最大化,在维护司法公正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切实守护好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