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关军 肖盛雄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
记者从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获悉,在德阳市委统一部署下,创享美好德阳“零距离”工程近日正式启动,德阳将集中两年时间,围绕“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三大行动,通过十一项举措,推动“零距离”工程落地见效。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创享美好德阳“零距离”工程作为德阳聚焦基层治理的一项“暖心”工程,如何推进?德阳为此制定了《创享美好德阳“零距离”工程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提出了具体举措。
面对面,“沉”下去倾听民声。方案提出,要坚持关口前移,在村(社区)、 两企三新、行业协会商会、志愿服务组织等设置100个左右的民情征集点,对重大民情及时向市委报告并提出建议,实时感知民情冷暖。“零距离”工程将通过比对“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访等数据,综合确定100个重点村(社区),及时掌握群众急难愁盼的“需求清单”,转化形成集中办理的“责任清单”。此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下沉,组织100 家左右的社会组织(含行业协会商会等),采取“一对一”方式,与重点村(社区)开展联建,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支持;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确保2025 年每个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分别拥有社区社会组织。
手拉手,凝聚各方力量为民解忧。方案》要求,以村(社区)为单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一村 (社区)一实事”,提炼一批以微改造、微活动、微服务为载体的“民生微实事”项目清单,采取“财政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募一点”等方式,力争全市完成1000 件“民生微实事”。“微改造”聚焦群众关切的“灯不亮”“路不平”等突出问题,采取“身边事、大家议、共同办”的方式,集思广益、多方筹措进行改造,让群众感受实实在在变化;“微活动”链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个体商家等资源,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开展“百场心理讲座进社区”“社区运动会”等活动,支持村(社区)开展幸福邻里系列活动;“微服务”通过搭建 100 个左右的“暖心能量站”,组织社会组织和持证社工、网格员等,采取“敲门行动”“爱心送餐”等方式,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进行日常照护、法律援助等。
心连心,激发为民服务活力。目前德阳已推动成立1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他们长期活跃在基层,把志愿服务送进社区、送进网格、送到群众身边。方案提出,要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以志愿服务传递社会正能量,切实关爱身边的重点人群、困难家庭,即通过“三个带动”开展“心连心”行动。党员带动社会,组织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行业党委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双报到”等形式,与社区、网格结对。鼓励和引导“两企三新”组织负责人以残疾人、留守儿童等为重点,开展结对服务;组织带动个人,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志愿服务”要求,推动各级党组织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建立行业志愿服务队,引导文艺、科技、平安、应急、助残、卫健、法律、体育、环保等领域志愿者,发挥专长、贡献社会力量;线上带动线下,以“川善治(好德行)”等数字平台为载体,创新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方式,线上抓好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集中抢单和积分晒单的志愿服务“抢单模式”,带动线下抓好建队伍、聚资源、强宣传,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