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一年砥砺奋进,一年春华秋实。
2024年,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成绩喜人——
成都市司法局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先进集体”;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干部培训班(第一期)现场教学点;成都市青白江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全国五个单位之一受到司法部部长贺荣春节视频慰问;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管理处被成都市关工委等7家单位联名表彰为成都市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第一批先进集体;“成都司法通”获评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并作为全省唯一公共法律服务案例现场发布;《成都市司法局推行法律援助“全域通办”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被市委政法委评为“2023年度全市政法服务市委中心工作优秀案例”;法律援助案件《启动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17岁少女维权》于2024年3月被市政府办公厅评为成都12345热线2023年度服务群众“十大典型案例”;短视频《法律援助照亮成长之路》被省司法厅评为四川省首届法治之光法援故事影像展十佳作品;推荐报送的“金牛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基层行”“‘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分别获评2024年成都市“金沙”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入围奖;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收到群众锦旗8面,感谢信31次;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管理处及市法律援助中心获得市级以上表扬表彰共20人次;肖松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个人”;李放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程星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智慧蓉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黄俊飞获评 “成都市未成年人保护先进个人”;周芳获评“乡村振兴 典范创女”荣誉伙伴……
2024年,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法律服务需求,全力推进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市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66964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343件、办结行政审批事项11083件,努力为成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 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解答法律问题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服务中心大局质效
深化成德眉资“都市圈”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化建设
建立健全成德眉资公共法律服务“同堂培训、同场练兵、同抓业务、同促发展”机制,开展成德眉资暨成都都市圈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特训营5期,签署彭什公共法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与民革成都市委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共同发挥与民革成都市委会“同心·博爱”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作用,为成德眉资民营企业等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制定了成都市司法局2024年“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行动方案,确定夯实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乡村依法治理等10项重点工作任务,组建成都市司法局乡村振兴专家团暨“法律明白人”讲师团,推荐乡村治理专家9名,选派2名乡村振兴专家开展巡回指导,实时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会同市人社局顺利完成四川省2023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实地核查工作。在全省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开展“庆丰收·兴乡村·法同行”活动,组织开展“凝聚法治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等法治乡村建设活动,发布19个“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实践成果案例。
做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完善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及经济困难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度,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咨询和案件受理来件登记制度”,全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343件(其中民事和行政案件12397件,刑事案件7946件)、法律帮助案件6073件。
▲成德眉资“都市圈”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化推进会
持续提升平台建设水平
着力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加强实体平台规范化建设
编制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业务手册(2024版),制定《区(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引(试行)》等,加强对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3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61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044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指导,指导武侯区建立民营经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温江区建立楼宇经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郫都区建设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持续为企业赋能。
提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运行质效
进一步优化成都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咨询服务,每月安排50余名的律师值守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时人工坐席法律咨询。全年成都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通率达95%,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54964人次。
提高“成都司法通”综合服务能力
加快“成都司法通”推广使用,着力提高实时咨询服务水平。该平台现注册用户159万人,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提供在线法律服务25.6万人次、办理公证服务1.2万件、转办法律援助申请3.1万件、代拟法律文书2.4万次。
▲ “成都司法通”小程序
着力擦亮法律援助服务品牌
办好法治惠民利民实事
推进法律援助规范运行
持续优化案件服务标准,推行法律援助延伸服务、上门服务、暖心服务、柔性服务“四项服务”工作模式,通过“四项服务”妥善办结的涉外赡养费纠纷法律援助案件,得到认可。加强经费管理使用,印发《法律援助案件“一事一议”办理规则》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重大、疑难等法律援助案件的经费使用、管理和保障工作。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公开选派第三方专业团队,随机抽取全市2400件援助案件开展案件质量评估,总体办案质量良好。发布了成都市法律援助发展报告,评选出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例。
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改革
联合市检察院出台《成都市关于开展审查起诉阶段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在全市范围试点将刑辩全覆盖工作从审判阶段扩大到审查起诉阶段,进一步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全年办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案件7867件。
加强重点人群权益保护
常态化开展农民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化、法律援助权益维护普惠、根治欠薪普法宣传扩面和欠薪纠纷排查化解提质“四项行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专项行动,提高新就业形态企业依法用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维权的能力,全年办理涉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7539件,为农民工讨回欠薪、挽回经济损失8519.39万元。开展“法援护苗”、青少年“学法筑基”、公益法律服务护航等专项行动,创新服务方式、加强校园普法,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流程优化、全方位覆盖的法律援助服务,全年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605件。全年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044件、办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案件3498件。
▲ 法律援助护苗行动
持续优化工作举措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提升政务服务通办能力
做好省一体化平台4.0版市司法局政务服务事项的认领、编辑,加强常态化更新、完善与维护,提高许可事项清单化、实施清单规范化、办事指南标准化水平。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积极做好行政许可事项“线上帮办”,优化线下“综窗受理”和线上“一网通办”的衔接。全年依法审批律师类业务6032件次、律所类业务681件次。
加大政务服务便民力度
深入推进“川渝通办”相关政务服务事项落地落实,及时梳理成德眉资政务服务“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清单。做好“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工作。开展“减证便民”“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行动,全年办理本年度律师、律所年度“零跑路”考核换证3883件,该经验做法在全省行政审批工作交流会做发言交流。
提高政务服务“网办”水平
持续做好政务数据共享,并及时梳理编制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抓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相关信息采集、日常异常数据维护等工作。围绕“全程网办”目标,努力实现行政许可事项“线上办理”“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全面清理优化成都市司法局在四川政务服务网公示的办事指南,修正办理流程22条,修改办事指南信息48处。
▲ 值班律师为办事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初心为民,砥砺前行。成都司法行政系统将不懈努力,推进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回应新时代群众法治需求,有力地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弘扬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