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做优 中端做实 末端做广 邻水县法院做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2025-01-02 09:30:09
     

今年以来,邻水县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前端做优、中端做实、末端做广”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努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诉源治理效果。一审民事新收案件增幅同比下降36.31个百分点。


前端做优 多元共治实现源头减量

畅通婚姻家庭解纷“服务链”,搭建“法院+民政局+心理咨询师”联动协作机制,召开婚姻家庭案件诉调对接工作座谈会2次,加强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联合打造集“调解、普法、心理咨询、婚姻辅导”为一体的“木棉花”调解室,邀请2名心理咨询师入驻,法官每周2次定期参与调解,共同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工作,携手调处婚姻家庭矛盾46起。发放《关于签订〈离婚协议〉温馨提示》300余份,通过5个小提示、5个案例分析告知离婚双方签订离婚协议时的注意事项,减少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衍生诉讼产生。婚姻家庭纠纷收案量同比下降16.12%。

探索债权纠纷治理“更优解”,与邻水县公证处签订《“赋强公证”业务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公证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选派专业法官指导公证处办案解纷,形成“前置审查-赋强公证-跟踪督促-执行证书-执行保障”一站式闭环管理模式,让公证法律服务介入债权纠纷全链条化解。成功委托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1215件,涉案标的额9789万余元。

拓宽物业纠纷化解“快车道”,对物业纠纷案件进行诉前登记,出具《诉前材料接受确认书》后移交至调解中心先行调解。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符合申请支付令法定条件的物业纠纷案件,依法启动督促程序。对转入诉讼程序的物业纠纷案件,集中到案涉小区开展巡回审理,用“示范裁判”作为典型,不断延伸和拓展解纷效果。“预立案”物业纠纷365件,诉前化解270件,发出“支付令”46个,到上甲御城等3个小区进行巡回审判,物业纠纷案件同比减少69.71%。


中端做实 多点发力筑牢解纷阵地

打造平台,开启高效解纷模式,设立集案件甄别、繁简分流、诉前调解、委托调解、引导诉前司法鉴定、诉前保全于一体的“和事佬”诉前调解中心,组建2支由调解员、法官助理、书记员构成的专业调解团队,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案件繁简分流比达80%、诉前调解3598件,对外委托调解1372件、诉前司法鉴定128件、诉前保全80件。

破除茧房,提升前期预警能力,对47件疑似敏感案件、涉众案件及时进行甄别,实现立案风险自动排查和预警智能推送,辅助案件承办人把控风险,优先审理作出示范判决,带动系列案一揽子解决。对35件涉党政机关的民商事案件,在立案审查阶段向被诉党政机关发送《预立案通知书》,提醒其按照法律规定主动履行义务,其中,11件已在诉前得到妥善处置,实现矛盾纠纷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涉党政机关纠纷诉前化解率达31.43%。

开辟通道,助力涉农纠纷化解,以邻水“脐橙”“白茶”特色产业为试点,成立脐橙产业司法服务工作站、“茶事”巡回审判点,开辟涉农案件“立、审、执”维权“绿色通道”,实行矛盾纠纷集中管辖。依托工作站、巡回审判点开展风险评估、诉前解纷、法治宣讲等司法服务144次,从源头化解劳动争议、买卖合同等矛盾纠纷37起。


末端做广 多措并举提升解纷实效

强化判后答疑,深化衍生案件治理,制定《判后答疑工作办法》,细化“流程图”,明确答疑主体、答疑范围等内容,设立1名答疑专员,将来电来访进行统一登记,实现3日内预约、3日内转交、3日内答疑、3日内反馈的“3日工作法”,全面减少衍生案件。倡导性答疑1576条,刚性答疑159条,通过判后答疑、再审申请分析辅导,成功化解申请再审、上诉33件。

督促自动履行,推动执行减量增效,建立督促履行程序,努力将矛盾化解在“执前”,每月更新“督促履行”台账,通过教育引导、强制威慑等方式,明确告知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法律后果,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完毕。随裁判文书发放《督促履行义务告知书》216份,减少45件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延伸服务触角,堵塞矛盾纠纷源头,围绕婚姻家庭、金融借款、物业服务等易发多发纠纷,就办案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3份,促进行业漏洞堵塞、工作改进,减少纠纷产生。通过法治宣传、法治课堂等将普法宣传前移到乡镇村社、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开展以案普法26次,“法治体检”6次,模拟法庭15次、青年夜校2次,接受法律咨询800余人次,为群众提供行为指引和价值引领,从源头预防矛盾发生。

黄思静 陈淑贤 包苗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