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户村民喜领拖欠十余年土地租赁金

  
2024-12-26 15:08:34
     

吴涛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雍剑波 文/图

“感谢调解员的耐心调解,解决了困扰我们的一件大事,我们大伙心里都非常感激。”看到村民们收到土地租赁金后开心的样子,武胜县法院吴涛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起长达十年之久,涉及22户村民们的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总算在诉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事情还要从2012年说起——2012年,林某因种植药材需要,租赁了武胜县某乡镇22户村民的土地,并与每户村民都签订了协议。在支付了两年土地租金后,林某以亏损为由均未再支付2014年和2015年的租金并停止了种植。

 十年来,22户村民们反复通过各种方式催要租金无果。无奈之下,村民们于2024年11月向武胜县法院递交诉状,要求林某支付拖欠的2014年和2015年的土地租金。

 接到起诉材料后,武胜县法院高度重视,认为土地租金的收取涉及到村民们的切身利益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稳妥处理。本案存在较高信访风险,如果马上立案审理并判决可能会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会进一步激化双方当事人的矛盾。考虑再三,这22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被移交到武胜县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于是,有着多年调解工作的吴涛,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份重任。

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吴涛深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既能缓解法院办案压力,又能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给予当事人更灵活、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这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多月以来,吴涛多次联系林某到法院来当面调解,但林某均以在外没空为由拒绝调解。为有效解决矛盾,吴涛转变思路,决定邀请22户村民们来到法院,了解他们的想法,再寻找折中的解决办法。

“当初签协议的时候说得多巴适,要付租金的时候就‘梭边边’不见人影了。”

“已经10年了,这两年租金一分钱都没有收到。”

在调解室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倾吐烦恼。吴涛一边安抚着村民们的情绪,一边了解详细情况。

“虽然两年租金也不算多,但我们都是靠土地为生的,租金拖欠了这么多年,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我们也愿意和林某好好沟通,但是他一直在外地,电话里说着说着就吵起来,实在很难解决这个事。

了解到村民们有想调解的意愿,吴涛再次电话沟通远在外地的林某,耐心地为其分析本案调解与判决处理的后果与利弊。

“我对拖欠租金事实没有异议,那两年我确实是有实际困难无法支付,但后期他们在索要租金时辱骂我,所以我气不过。”在电话那头,林某倾诉道。

“调解并不是简单的妥协,而是引导大家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我耐心解释着,“通过调解,可以让你们双方避免陷入更深的法律纠纷,减少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你们的关系不至于这么僵,万一以后还要继续合作呢。”

经过对双方反复的劝说,村民们主动放下了过去的成见和不满,以开放的心态与林某进行沟通。

林某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对村民们那些年的支持与信任表达了感激之情。同时,他也详细解释了自己拖欠租金的原因,并表示愿意支付这两年的租金。

最后,考虑到林某远在外地不方便支付现金,吴涛引导林某通过线上转账的方式支付了所有拖欠的土地租金。

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严谨的工作,在面对矛盾纠纷时,从来都不局限于是非曲直的判断,更在于化解纠纷的过程,以“法”为后盾,以“情”为基础,以“理”为事实,切实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