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那天上午九点多,他在微博上给我发来了消息……”12月16日,某高校学生小李向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十陵派出所民警讲述了自己被骗的过程。
13日,小李在微博上收到一条陌生人信息,对方称自己是小李的“同学”小饶,因手机卡丢失,除了微博账号以外,其余各类社交账号均无法正常使用。几番聊天下来,对方取得了小李的信任。
小饶告诉小李,自己在某网站抢到了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包,但是因为没有手机卡,各类付款APP无法正常使用。于是,小饶提出先向小李转钱,由小李代付。还没等小李反应过来,小饶便发来了转账截图,称自己已经转账,因为银行审核缘故,延迟1-2小时到账。
“帮帮忙呀,再不买订单就别人抢走了!好同学,你不会不帮我吧……”聊天中,小饶急切地请求小李先帮忙垫付以保留订单。在这期间,小李隐约感觉到不对劲,再三向小饶确认此次付款是否真实,但小饶一方面给出理由继续哄骗,一方面反客为主,质疑小李不把自己当朋友。一套“组合拳”下来,小李动摇了,想着反正小饶已经转款,两人又是同学,于是便付了款。
在转款8000元后,小李跑去小饶寝室求证,结果真正的小饶并不知情。小李立马通过微博询问对方,聊天界面却显示自己已被拉黑,这时,小李知道自己被骗了……
警方提醒:在收到自称是家人、老师、同学等人发来的添加好友申请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对方提出转账要求,一定要通过见面、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核实,避免造成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