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要夯实基层治理根基,需做好“党建引领、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三篇文章,以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满盘活”。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凤凰村坚持党建引领,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三治融合”,发挥乡村治理效能,全力打造遂宁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以自治聚力 产业兴旺构筑治理“共同体”
“现在村上就找的到工作,我们再也不用出门打工了。”现年49的吴秀芳是河沙镇凤凰村的村民,今年她和老伴没有像往年一样在外务工,而是选择留在了村里,在民宿当服务员的她和在仓库看守的老伴一年的收入也可以达到六万左右,上班的距离离家里只需要步行五分钟。
不打工了,在村里能干什么?
这个问题所带来的烦恼在凤凰村是没有的。近年来,为发展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凤凰村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通过多方流转盘活闲置土地,引进天穗农业、天天雨露、三湾锦源等企业,发展葡萄、柑橘、花卉种植2000余亩,配套建设烘干、冷藏初加工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200余人就业,凤凰村也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天府旅游名村”。
同时积极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招商引资,打造“半隐山舍”“凤凰湖畔”和“桐岸读水”等凤凰湖民宿集群,引进秦汉马场、小懒猫亲子乐园、凤栖书屋等文旅项目,逐步建成了集赏花品果、田园采摘、亲子体验、民宿休闲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2023年凤凰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300万元,2024年总收入200余万元、资产总额1573万元、年增收20余万,村民们不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还能实现年底分红。
以法治护航 织密乡村基层治理“安全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凤凰村大力推进制度改革,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以“一条党建统领主线”破解“基层组织薄弱”难题。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原则,凤凰村联合毗邻3个村建立永河联村党委,实行组织联建、利益联结、发展联抓,推动区域抱团发展,有效破解了发展单打独斗、人财物要素分散、产业规模小等困境。紧盯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持续优化基层班子整体功能和老中青梯次结构,建立起一支能力强、活力足的党员干部队伍;建立后备人才库,回引优秀农民工、“新乡贤”“农创客”等人才参与乡村建设。此外,凤凰村按照“区招、镇聘、村用”模式引进“职业经理”,履行“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参与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4项职责,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023年,河沙镇凤凰村的桐岸读水精品民宿,荣获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宿称号。民宿的主理人杨健不仅是一名商人更是一名“新农人”。2022年,杨健和河沙镇凤凰村村集体合作,采取“拆旧留(退)权”方式,将凤凰湖周边3.5亩闲置宅基地整理出来,联合投资800万元打造桐岸读水精品民宿项目。民宿改造中,杨健始终秉持保护性地“拆”,功能性地“立”,还原性地“修”的理念,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还原乡村本色,传承乡村文化。2023年,该民宿实现经营收入150万余元,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个。
持续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贯彻执行“村务联席会议”“三务公开”“一事一议”等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规章、事事循制度;加强村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商议制定《凤凰村村规民约》,将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宅基地申请审批、公益性岗位、最低生活保障费发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纳入规范化管理,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10余次,完善村规民约18条,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六无”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以德治铸魂 乡俗民约壮实治理“思想骨”
白墙、黛瓦、篱笆,倒映在池塘;山坡、古树、小径,陶醉着游客……如今走进凤凰村,一幢幢二层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道路连着家家户户,花草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生机勃勃,一幅美丽团结和谐的乡村画卷跃入眼帘。
“将自己的院子打扫干净,就可以获得积分,用积分可以换购村民们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物品。”凤凰村三社社长艾勇军告诉记者,凤凰村建立以院落为评比单元的“社长+积分制”运行模式,全村共设置9个院落点,由群众推荐产生9名“社长”。结合村内各阶段重点工作需要,进一步梳理细化院落权责清单和联治内容,将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纠纷联调、困难联帮“五联治理”工作作为评分依据,各“社长”定期主持召开“五联治理”工作会组织村民开展评比,将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村民事”,带动群众从“袖手看”到“动手干”,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广袤田野美丽如画,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凤凰村通过自治聚力、法治护航、德治凝魂“三治融合”,构筑出了一条基层治理之路,为村庄插上了乡风文明与未来相连的翅膀,使凤凰村蜕变成为引领村民共赴富裕的“金凤凰”。
凤凰村的美丽蜕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富足,更在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村内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通过“道德讲堂”、“文化大院”等平台,凤凰村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
此外,凤凰村还注重发挥乡贤作用,成立“乡贤理事会”,让有威望、有知识、有经验的乡贤参与村务管理,为乡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和道德引领。乡贤理事会成员积极参与调解邻里纠纷,帮助解决村民实际问题,成为连接政府与村民、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在德治的引领下,凤凰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村里的年轻人开始主动学习农业技术,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来。老年人则在“夕阳红”文艺队中找到了乐趣,通过歌舞、戏剧等形式,传承和弘扬了乡村文化。
凤凰村的“三治融合”模式,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自治激发内生动力,法治保障公平正义,德治凝聚人心共识,凤凰村正朝着建设更加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稳步前进。
(张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