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牛人民调解促平安金牛建设

  
2024-12-04 16:08:33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金牛区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改革创新、源头治理、人民至上”理念,有效树立“金牛人民调解”品牌。近三年,全区各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4939件,调解成功34348件,成功率为98.3%,有效维护辖区和谐稳定,服务和保障全区发展。

坚持夯实基础

不断提升纠纷化解能力

实现调解网络全覆盖。建立区-街道-社区-网格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形成调解组织121个,发展调解员711人,其中党员占比达57.3%。通过实施“基层法律服务项目”,为全区90个社区调委会、18个派出所调解室、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配备专职律师,促进调解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印发《金牛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夯实人民调解、行业专业性调解、“五调对接”等工作基础,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工作在规范中加强。

重点行业引领示范。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先试先行,印发《金牛区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工作办法》《金牛区消费者权益保护“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办法》,明确责任、聚合资源、有机衔接、联动调解,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四是深入排查矛盾隐患。在重点时间节点、重要赛事活动期间,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持续做好矛盾纠纷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工作,确保金牛平安稳定。

坚持改革创新

持续推动调解提档升级

聚焦建设“一个中心”。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主导、司法调解为保障,集成司法局、信访局、人社局、法院等多部门调解职能和资源,高标准建设平安金牛治理中心,促进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链服务”,实现功能、流程、效果集成,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群众4.3万余人次,妥善处置成都国美电器涉及16个市35家门店700余名员工集中讨薪等问题。

聚焦打造“多个平台”。针对我区矛盾纠纷高发类型,打造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做强行业调处平台。在荷花池市场、国际商贸城等数十个专业市场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引进法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做精特色矛调平台。建成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西部法谷”等法律服务精品项目,强化法律人才集聚与孵化、纠纷预防与化解、法律智慧科技体验与应用,做大法律服务平台。

聚焦铸强“基层端口”。以夯实基础为目标,建成省级“枫桥式司法所”2个、市级“标杆式司法所”1个、规范化司法所11个、街道示范类矛调中心4个、社区示范类矛调站13个,创建类矛调中心(站)53个,带动类矛调中心(站)33个,基本实现全域覆盖。推广实施高效基层解纷模式,创新“一庭三所联调”机制和“人民调解案例工作法”,进一步提高调解质效。

坚持源头治理

有效凝聚多元调解合力

强化公调诉调检调对接。自2012年起在全区各公安派出所设立调解室,推广实施“一庭三所联调”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获评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十大优秀成果、全国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积极探索推行访调对接。创新访调对接“1+3+3+N”工作机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信访事项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自2018年实施以来,金牛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化解信访事项8544件,预防纠纷9007件。

法律服务提升调解效能。出台《金牛区司法行政系统全面参与“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工作方案》,发挥公证员、律师、法律明白人专业优势,定期进院落入网格提供法律服务,近三年共解答各类法律咨询9.75万人次、办理公证8268件、提供法律援助2973次,培训调解队伍2350余人次,从源头降低矛盾纠纷产生风险。

坚持人民至上

有力擦亮平安金牛底色

以需求为导向,行民之所盼。针对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动争议日趋高发情况,先后成立金牛区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法律援助为保障的纠纷调解机制,实现有案必调、案结事了,2023年,金牛区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市司法局命名为“四星级人民调解委员会”。

以化解为目标,解民之所忧。区司法局指导相关职能部门成立2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其中成都市盐城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苏广华于2023年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调解员”。依托“枫桥式司法所”建设,强化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基础作用,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一线、萌芽状态,金牛区西安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于2023年被省司法厅命名为“五星级人民调解委员会”。

以自治为基础,聚民众之智。总结完善、推广运用“曹家巷工作法”,坚持推进“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依靠群众打造“代大姐”调解室、“熊哥静妹”调解室、“王本建”调解室、力咔苑民族调解室、大西南茶城调解室等基层特色调解名片,取得良好社会治理效果。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