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仪陇:群众信访变信服

  
2024-11-26 16:11:43
     

近日,仪陇县公安局因信访工作整体成效突出,被列为南充市信访改革试点局。据南充信访部门通报,仪陇公安聚焦信访“最多访一次”改革,初次信访化解成功率达97.6%,重复信访率同比下降35%,省市挂牌积案全清零,该地公安信访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严格落实制度,“单一转办”变“督转结合”

近年来,仪陇县公安局认识到“督信合一”是破解信访“屡访难禁、力量缺乏、问效无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严格落实机构、警力、职能、管理“四合一”改革要求,在全市率先完成督察、信访实体合并,采取“转办+督办”的方式,全面根治信访长期“手中无约束、转办无督导”通病。

经多方协调,仪陇公安高标打造“1个公安信访服务中心+12个派出所信访调解室+N个社区警务调解点”的三级访调平台,利用平安考核多方撬动党政、综治、信访、法宣、调解力量,集中受理办公、调处各类信访矛盾纠纷,让基层有地方理事、有人管事,努力做到“小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同时,深挖内部潜力资源,选派富有担当激情、群众公认公道的全省优秀人民警察扎西彭措担任信访工作负责人,调整5名工作责任心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辅警充实到信访队伍中,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核心攻坚支撑;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原则,确定31名民(辅)警担任专(兼)职所队信访员,通过每月选派2名信访员到信访室挂职锻炼、跟班轮训等方式,奋力打造一支能调善化的综合型信访人才队伍。

聚焦短板弱势,“多访难结”变“只访一次”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仪陇公安加快推动仪陇县县委政府出台《加强公安信访工作意见》,健全非公安信访流转办理制度,局信访服务中心根据信访来源、反映对象、反映内容等要素进行分析研判,对非公安信访采取“转交通知单”流转至涉访单位,并提请纪委督导跟办,对公安信访按照“红、橙、蓝”三色模式管理,做到简单的快速办理、一般的正常办理、复杂的攻坚办理,从而实现“繁简分流”“简案快办”“动态清零”,近年来,共分流非公安信访事项47件。

按照“畅通渠道、归口受理”原则,在县信访大厅专设公安席位2个、局信访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接访窗口、派出所明确信访接待岗,全覆盖张贴投诉举报方式,“一号码接听、一窗口受理”群众各类来信、来访、来电投诉和上级转交信访件,既避免群众反映问题“多头跑”“往返跑”,又依托小窗口发挥暖心信访群众大作用。

深入发扬 “枫桥经验”,打破以往单向反馈结果的习惯做法,以“信访坝坝会”形式邀请“基层村居民代表、邻里亲朋”参加评议,共召开“信访坝坝会”13次。依托县局社会评价回访平台,在落实群众信访件“件件有回复”基础上,实行责任民警、督察部门、分管领导“月、季、年”跟踪回访制,不断真情交流、阐理释法、关心帮扶。今年以来共核查处置各类投诉100余起,重访再访率下降至1.7‰。

树立正确导向,“控事稳局”变“深耕善治”

充分发挥集投诉、办理、查询、跟踪、监督、评价功能为一体的“公安信访综合系统”网上平台作用,并线接入“天府通办”范畴,实现信访事项“一网通办”。更新升级一批智能视频设备,实现县局信访服务中心与12个基层所信访调解室实时视频调度连线,利用QQ、微信等手段开展线上约访、视频接访,实现信访矛盾远程视频调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在流程闭环监管每起接处警、执法办案、社会管理,源头减少信访问题产生基础上,依托县域“依法处理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重大问题。

同时,对信访达成的调解协议,通过大胆探索“信访+公证”“信访+司法”程序,实现信访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让信访化解更加权威高效。

(杨彪)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