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文/图
在蒲江,每一个司法救助的故事,都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那些受伤的心灵。日前,记者走进蒲江县人民检察院,对该院近年来如何运用 “救助+回访” 延续司法温情的工作进行了了解。
在办理一起令人揪心的遗弃案中,一系列难题像重重山峦横在了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家境贫寒,孩子的抚养成了大问题,关键时刻,蒲江县检察院积极履行职责,启动了司法救助工作,他们深知,对于这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来说,这是度过难关的希望之光。为了确保救助金能真正用到孩子身上,从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检察院决定由孩子所在地村委会作为司法救助金申请人及代管人,这一笔钱都承载着满满的关爱,将为孩子的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善……
这是蒲江县检察院司法救助工作的一个小片段,近年来,该院更是以司法救助回访为笔,绘就了一幅充满温情的画卷。在某乡村的一处小院里,我们见到了 13 岁的小雪(化名)和她的家人。小雪是一起刑事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她的母亲和外婆都患有智力残疾障碍,这个家庭的困境令人心痛。在检察院的积极申请下,2 万多元的司法救助金为这个家庭带来了生机。
而在另一个角落,未成年被害人小雨(化名)的故事同样令人揪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她,在县检察院的帮助下获得了 5 万元司法救助金。为了让这笔钱合理运用,检察院经过多方协调,由小雨家所在的村委会妥善保管救助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每月村上会定期从救助金中为小雨家发放一笔生活费,要是有看病之类的需求,提出申请后也能从救助金中划拨相应的费用。” 事情虽已过去,但小雨心理的创伤依然很大。为了帮助她走出阴霾,重新拥抱生活,检察院积极行动,不仅帮她从原来的学校转到了其他乡镇的新学校,还与教育局沟通协调,解决了她的就学问题,甚至免去了学费,让小雨的未来有了新的希望。
还有小敏(化名),作为一起刑事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案件结束后,检察官在回访中发现她家水果种植产业难以维持生计。于是,在为其申请司法救助金后,又积极协调村委会联系水果销路,同时还为小敏家申请了家庭低保,让一家老小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四次回访,四度关切。在一次次回访中,检察官们就像亲人一样。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书籍文具、生活用品,走进这些回访对象家中。每一次的交谈都充满温情,拉家常、话日常,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了解被救助对象的生活状况和救助金使用情况。面对医疗低保、困境儿童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等诸多问题,检察官们都耐心解答。而且,在一问一答间,他们敏锐地捕捉着被救助对象的心理状态,及时展开心理评估和心理疏导,让这些曾经受伤的心灵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人性本善,温情常在,司法亦有温度。蒲江县检察院将持续推进 “检护民生” 专项行动,广泛收集线索,联合多方力量,倾力帮扶被救助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他们要让司法救助融入社会救助,将单次救助延伸为长期关怀,抚平刑事案件带来的伤痛,守护未成年人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