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结有解!旺苍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御心有术”

  
2024-11-13 09:49:03
     

李琦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则社会稳定,家事审判作为民事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为妥善化解家事纠纷,构建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旺苍法院东河法庭在家事审判中探索“心理+法理”家事纠纷调解模式,在案件调解中首次引入心理辅导机制,让家事审判既立足于法律,又浸润着司法温情。


引入外脑构建“治愈团队”

打造“法官+心理咨询师”的家事审判调解模式,法官由熟悉家庭审判业务,具有一定家庭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的法官担任。心理咨询师由县心理健康教育协会派遣取得国家专业心理师资格的人员担任。

引入社会心理机构,邀请县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心理咨询师参加家事纠纷案件的家事调查、家事调解、心理疏导等审判辅助工作,并吸纳为当事人的密切联系人参与情感规劝等工作。

打造柔性化、专门化的家事审判功能区,因地制宜以“家庭化”风格在法庭设置家庭文化风貌墙、家事调解室,家事审判法庭,营造出浓厚的“家庭”氛围。

建立以亲情修复为主导、多元化解为驱动、调查回访为辅助的工作模式,注重专业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从“硬”裁判到“软”疏导、“柔”调解,通过柔性司法和刚性法律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为社会减压、审判减负、家庭疗伤”目标。

“四步工作法”,化家事纠纷

交流案情“初评估”。心理咨询师与案件承办法官对案情进行交流研判,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双方诉求,对双方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形成初步评估。

耐心倾听“疏情绪”。耐心倾听各方诉求,心理咨询师引导当事人缓解和释放情绪压力,消除剑拔弩张关系,助力理性参与诉讼,合理保护各自权益。

一案一访“探缘由”。心理咨询师以电话访谈、预约访谈、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当事人或关系人的家庭情况、教育程度、成长经历、性格习性等情况进行访谈,了解与案情相关家庭情感情况,找出案件当事人情感聚焦和家庭矛盾情感聚集点。

调查报告“诊症结”。心理咨询师对每一个咨询、调查个案心理评估建议,帮助法庭了解当事人内心需求、情感聚焦、矛盾根源、修复的可能行等,有利于法官整体把握案情、促进案结事了。

案后回访疏导“解心结”

心理回访,促进创伤愈合。对离婚、抚养、赡养纠纷等案件进行回访、了解双方目前情感关系、生活状况及子女探视方面情况,进一步钝化矛盾。对离婚案件中涉及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正,以减少家庭解体对其造成的伤害,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情感指导,合理规划未来。对离婚当事人,指导其调试抑郁、焦虑、愤怒等负性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疏导救助,及时修复与家庭成员之间失衡的家庭关系。

释法明理,判后答疑。案件判决后,承办法官针对双方的矛盾症结点,积极向当事人双方进行判后答疑,详细讲解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及法律依据等内容,帮助当事人理解判决内容,缓和当事人对立情绪,解开心结。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