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从乡镇公务员到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巡防大队队员,再到户政窗口服务岗位。不同的岗位,同样的担当,从警10年,杨小莹将多年工作经历提炼、糅合,总结成“耐心、细心、恒心”的六字箴言,用一言一行诠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耐心
耐得住“烦”
扎着低马尾、戴着黑框眼镜、身着蓝色制服,在金牛公安办证中心的杨小莹,看起来精神干练。2014年,杨小莹成为金牛公安一员,作为一名新闻专业毕业的女警,工作的前几年,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巡防一线。2019年,她转战户政管理岗位,又一次归零,又一次再出发,这一次是磨砺后的启程,积淀后的延续。
叮铃铃……叮铃铃……“你好,办证中心,请问要办理什么业务?”辖区居民赵先生来电称,因在外地办理房产过户事宜急需补办自己的户口簿,杨小莹了解情况后告诉他,“办证中心周六全天都有延时服务,你可以来办理业务。”
次日,赵先生来到中心补办户口簿,早早等在窗口的杨小莹热情的为他办好了相关业务。“延时服务切实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弄得好!”拿着补办好的户口簿,赵先生为在场的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为满足更多群众的需求,金牛公安办证中心推行工作日“中午1小时”和周六全天候延时服务,同时开放工作日5个可预约时段供群众选择,全力保障群众办证需求。
“延时服务、假日服务,这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办理身份证、补办户口簿、咨询人才落户……面对这项“繁琐”又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解决群众各式各样的需求,杨小莹充分利用工作之余查阅书籍、翻阅政策、请教同事,不断历练自己的眼力、脑力、耐力,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库”,用热乎乎的群众语言把最新的政策宣传出去。
细心
耐得住“繁”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政策的及时传递。要让群众及时了解到最新政策,让服务从繁到简、从难到易、从慢到快,除了群众走进来,还需要我们主动走到群众身边去。”为探究营商环境最优解,杨小莹瞄准群众“急难愁盼”和“关键小事”,在减环节、优服务、提效能上下功夫,让“为民办实事”工作用看得见的方式被人民群众感受得到。
“这是我们针对应届生定制的‘主题式’套餐,申请人可以在手机上下载相关证明,一次性办理业务。”今年4月,为适应持续优化的人才政策,杨小莹多次对接区委人才办、凯德广场、九里堤派出所,利用人气商圈与警务站联合打造热点IP,推动全市首个户政类人才落户“主题式”套餐服务发布仪式暨2023“蓉漂人才日”户政宣展沙龙活动启幕。
这一“主题式”套餐将涉及人才的资格认证、入户办理、补贴申请等一系列事项打包成一个主题,实现“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自助办理”,落户福利“一站匹配”,让服务效率更高、办事更全、服务更优。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杨小莹根植于金牛公安办证中心这一“全国巾帼建功精神文明岗”优秀集体,充分发挥党员民警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以规范化、标准化、便民化为基础的公安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推动覆盖个人生命周期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扩面提级,完善“一窗办”便民服务,办结全市首例“出生一件事,用心用情服务辖区120余万群众。
为了让政策及时传递到群众身边,杨小莹还主动延伸服务渠道,参加金牛区“营商环境‘金讲堂’”活动,向企业解读成都市居住证积分入户、相关条件入户的政策,并围绕成都市户籍制度改革、积分申报等内容,更加精准地介绍了积分落户的申报流程。
三尺办证台,既是服务群众、了解民意的重要窗口,也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纽带。杨小莹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态度决定了群众的满意度,我们的形象代表了公安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她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一颗真诚的心服务群众,用无私奉献架起一座警民“连心桥”。
恒心
耐得住“凡”
窗口工作,离群众只有伸手的距离,但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就能把与群众的距离缩小至“归零”。
“谢谢你们,让我和弟弟能够顺利落户成都……”6月30日,王某某接过崭新的户口簿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在场的民警连连致谢。看到这一幕,悬在杨小莹心中大半个月的“石头”终于落地。
今年6月8日,杨小莹接到王某某咨询落户成都的问题后,立即与他电话沟通,了解到王某某父母双亡,有一未成年弟弟,拟申请父母双亡未成年投靠近亲属入户事宜。“虽然你的情况比较特殊,但请不要担心,我们会努力帮你解决。”
随后,杨小莹积极上报,协同法制部门寻求法律依据,了解未成年人父母死亡后监护人顺位限制及裁定渠道,并多次与王某某电话沟通。在王某某顺利办理了相关证明,取得了法院出具的关于监护权认定的法律文书后,办证中心为他开通绿色通道办结业务,圆满解决了困扰王某某几个月的户籍迁移问题。
为增进警民感情,融洽警民关系,杨小莹还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走进社区、福利院,向群众宣讲户籍新政、推广便民举措,为福利院开展上门服务,给孩子们进行户口登记与证件办理。
“细心服务、耐心倾听、恒心坚持,就能收获暖心。”平凡而繁琐,坚持而不凡。杨小莹多年窗口工作,建立起她的工作、行为信条,指引着她为人民服务的前行方向。她用一次次完美服务,一个个群众的微笑点赞,传递了平凡能量,绘就出幸福“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