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执行线索稍纵即逝,必须火速反应,及时出动!”10月23日,成都温江区法院执行局收到“执行110”报警电话,电话那头,焦急的当事人在给出被执行人财产目前所在位置后,不断地催促着执行局工作人员。
“收到,马上行动!”执行局干警在核实情况后,立即赶赴泸州某地,成功将涉案车辆运回温江法院予以扣押。
今年以来,温江法院将执行工作强制性与警务保障专业化有机结合,构建完善“执行+警务”执行工作大格局,开通“执行110”热线,安排专人24小时全天候统一接听受理,建立“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司法警察”的团队备勤制度,保证一旦接到案件信息能够迅速出动。同时,联合公安、检察联合打造“有来电必回应,有线索必核查”运行体系,今年以来,执行110接到电话200余次,出警10余次。
此外,与公安部门协同制定《执行联动合作备忘录》,提升查人找物效果。建立被执行人属地派出所警力支援机制,按照与本地公安侧重常态化协助执行,与外地公安个案委托工作模式,充分借助公安机关专业力量,查询核实被执行人下落信息、身份信息、车辆信息等,商请公安机关临时控制被执行人,借助铁路、民航公安大数据优势,及时掌握需拘留被执行人的购票信息、出行信息,实现对被执行人的精准布控打击,提升司法惩戒成效。截止目前,温江法院执行完毕率达39.26%,同比提升8.69个百分点,首执案件终本率31.65%,同比下降20.09个百分点。
“我们在惩戒措施上做到从严从重,确保执行行动到位。”温江法院执行局局长石凌云介绍道,“严格打击抗拒执行行为,采取限消、纳失、罚款、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持续加大执行惩戒力度,严厉打击规避执行的行为,突出执行强度,无法定免除事由一律实施到位。”
据悉,温江法院执行局积极探索总结在派出所驻点办案的经验,充分适用拘留、罚款等惩戒措施倒逼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建立移送前刑庭审查机制,总结公检法“拒执”犯罪的认定标准、涉“拒执”案件裁判标准,及时向社会公布拒执犯罪刑事自诉证据标准、办案指引,积极引导当事人进行刑事自诉。